高维枢纽点的 “维度分析室” 内,淡金色的高维能量循环链全息模型悬浮在中央,模型上有三处明显的 “断裂缺口”,缺口周围的能量流呈现出紊乱的旋涡状 —— 这正是导致高维空间维度失衡的核心问题。高维枢纽族的维枢、联盟先遣队的念跃等人围在模型旁,神情凝重地讨论着修复方案。
“断裂缺口的能量密度是正常区域的 5 倍,且存在‘维度排斥力’—— 低维能量靠近时会被瞬间弹开,高维能量单独注入又会因浓度过高加剧紊乱。” 维枢的多面体身体闪烁着警示的红光,“我们尝试过用高维法则强行修复,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反而让缺口扩大了 10%。”
林晓盯着模型上的能量流数据,突然想到了联盟修复暗维核心的经验:“或许我们可以用‘多元能量融合’的思路!低维的共生能量虽无法单独对抗维度排斥力,但如果与高维能量、空间能量按特定比例融合,形成‘跨维度层级混合能量’,或许能中和排斥力,同时稳定紊乱的能量流。”
光流族的流光立刻补充:“光流族能精准调控空间能量的输出比例,超维法则又能为混合能量提供‘维度适配框架’,只要确定三种能量的融合参数,我们就能构建‘能量融合通道’,将混合能量精准注入缺口。”
维枢对这个方案充满期待,但也提出了担忧:“混合能量的比例一旦出现偏差,可能引发维度爆炸,波及整个高维枢纽点。我们需要先在‘维度模拟舱’中进行上千次测试,确定绝对安全的参数后,才能实际操作。”
接下来的五天,跨维度协作团队进入了高强度的测试阶段。高维枢纽族提供维度模拟舱与高维能量;联盟团队负责调配共生能量与空间能量;银丝则用空间感知实时监测模拟舱内的能量波动,及时调整参数。测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 前 300 次尝试中,混合能量要么被维度排斥力弹开,要么因比例失衡引发小型能量爆炸,直到第 687 次,当共生能量、高维能量、空间能量的比例调整为 3:5:2 时,混合能量终于成功穿透维度排斥力,平稳注入模拟缺口,修复了虚拟的能量循环链。
“成功了!融合参数确定为 3:5:2!” 林晓兴奋地记录下数据,眼中满是疲惫却又闪耀着光芒 —— 这五天里,她几乎没有合眼,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参数计算中。
修复行动正式启动的当天,高维枢纽点的 “能量注入平台” 被改造成临时修复现场。平台中央,三根能量导管分别连接着共生能量储备罐、高维能量核心、空间能量转换器,导管的末端汇聚成一道 “融合能量炮”,正对准高维能量循环链的第一处断裂缺口。
念跃与维枢共同站在操控台前,两人的能量同时接入控制系统 —— 念跃负责调控低维共生能量与空间能量的输出,维枢负责精准控制高维能量的注入比例,确保三种能量能按 3:5:2 的比例完美融合。
“能量融合通道构建完毕,混合能量准备就绪!” 流光的声音通过跨维度通讯传来。
“3、2、1,注入!” 念跃与维枢同时按下启动按钮。淡金色的高维能量、五彩的共生能量、淡蓝色的空间能量顺着导管流淌,在融合能量炮中汇聚成一道璀璨的 “跨维度能量束”,如同精准的箭矢,射向第一处断裂缺口。
能量束接触缺口的瞬间,周围的维度排斥力泛起涟漪,却没有将其弹开 —— 混合能量中的高维能量突破排斥力屏障,共生能量与空间能量则如同柔和的缓冲垫,稳定住紊乱的能量流,缺口处的能量旋涡逐渐平息,断裂的能量链开始缓慢连接。
“第一处缺口修复进度 50%!能量流稳定!” 监测员的汇报声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就在这时,高维枢纽点突然剧烈震颤,维度分析室的警报灯疯狂闪烁 —— 第二处缺口周围的能量流突然爆发,形成一道巨大的 “维度能量波”,朝着修复现场袭来。
“是维度失衡引发的连锁反应!第二处缺口因第一处的能量波动出现了不稳定!” 维枢大喊道,立刻调动高维法则构建 “应急防护盾”。
念跃也果断下令:“银丝,用空间游丝牵制能量波;流光,加大空间能量输出,增强融合能量的稳定性;林晓,调整融合参数,提前启动第二处缺口的修复,以攻代守!”
银丝的淡银色游丝如同一张巨网,缠住维度能量波的边缘,减缓其推进速度;流光将空间能量输出比例提升至 30%,让融合能量束的稳定性再上一个台阶;林晓则在极短时间内重新计算参数,将融合能量炮转向第二处缺口,提前注入混合能量。
两道能量波的碰撞在高维空间中绽放出刺眼的光芒,好在混合能量及时注入第二处缺口,紊乱的能量流被瞬间稳定,维度能量波也随之消散。危机解除后,协作团队不敢有丝毫松懈,继续推进修复工作 —— 第一处缺口在 1 小时后完全闭合,第二处缺口也在 3 小时后修复完成,只剩下最后一处、也是最危险的第三处缺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