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旦做出,行动便雷厉风行。
在“宁静之泉”又休整了一夜,补充了必要的物资后,两支小队在清晨薄雾中于村口道别。气氛有些凝重,毕竟这是他们首次主动分兵,面对未知的险境。
“猴子,锈钉,一切小心。”陈默拍了拍猴子的肩膀,又对锈钉点了点头,“保护好林工(指林曦,猴子等人有时会这样称呼她)的数据备份,也保护好自己。情报固然重要,但活着回来更重要。”
“放心吧默哥!”猴子咧嘴笑了笑,试图驱散一些离别的沉重,“咱可是福大命大!保证把该打听的都打听回来,一根汗毛不少地回来见你!”
锈钉用力地点着头,眼神里是努力装出来的镇定。
林曦将一份拷贝了莱桑德博士部分手稿摘要和可能前哨站坐标的数据板交给猴子:“这里面有一些关于生态能量稳定性和常见畸变体弱点的资料,或许对你们有用。保持通讯器在约定时间开机,但非紧急情况不要主动联系,防止被追踪。”
“明白。”猴子郑重接过。
辛德瑞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她已经整理好了自己的行囊,那把长管步枪重新背在背上。她看向陈默,语气平静:“‘废料镇’有它的规矩,我会尽量带他们避开最危险的部分。你们……也保重。”
“彼此。”陈默简短回应。
没有更多的言语,猴子、锈钉和辛德瑞转身,身影很快消失在西北方向的丘陵与稀疏林地之后。
陈默收回目光,看向身旁剩下的两位同伴——林曦和鸦。“我们也出发吧。”
他们选择的方向是东方偏南,根据莱桑德博士手稿中隐晦的提及和伊森长老对一些古老传说的回忆,那个方向可能存在着一座博士早期建立的、专注于“生命频率共鸣”研究的前哨站。
路途似乎比前往“牧羊人”节点时显得平静许多。越向东南方向行进,环境的扭曲程度似乎有所减轻,虽然依旧荒凉破败,但那种被强制奴役的狂躁感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眠般的寂静。就连空气中飘荡的孢子尘埃,都似乎带着某种古老的惰性。
陈默尝试扩展感知,发现这片区域的生态能量流动异常缓慢且深沉,如同凝固的河流。与“源心之核”的共鸣在这里也变得更加晦涩,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纱幔。
“这里的生态……好像睡着了,或者说,被什么东西压抑着。”林曦观察着探测仪上的读数,疑惑地说道,“能量活性很低,但底层结构却异常稳定,甚至……古老。”
鸦如同无声的向导,在前方引路,她的身影在嶙峋的怪石和干涸的河床间闪烁,总是能找到最安全、最隐蔽的路径。她的目光不时扫过周围的环境,警惕着任何潜在的危险,无论是畸变体,还是其他不速之客。
经过两天的跋涉,他们根据坐标来到了一片遍布巨大风化岩柱的区域。这些岩柱形态怪异,如同巨人的手指指向天空,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颜色深沉的苔藓和地衣,与他们在其他地方见过的菌毯截然不同。
“坐标指示的位置就在这片石林深处。”林曦对照着数据板,眉头微蹙,“但探测信号受到强烈干扰,无法精确定位。”
陈默闭上双眼,全力催动“源心之核”的感知。在这里,共鸣虽然晦涩,但当他将精神力集中到极致时,却能隐约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纯正的调和波动,如同从地底深处传来的、古老的心跳。
“跟我来。”陈默循着那丝微弱的感应,向石林深处走去。
他们在巨大的岩柱间穿行,仿佛行走在史前文明的遗迹中。终于,在一根最为粗壮、底部有一个不起眼裂缝的岩柱前,陈默停下了脚步。那丝纯正的波动正是从裂缝中传出。
裂缝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内部漆黑一片,散发着潮湿的泥土和岩石的气息。
鸦率先潜入,片刻后返回,低声道:“安全。里面是一个向下的天然溶洞,有人工修缮的痕迹。”
三人依次进入裂缝,向下摸索了约十几米后,空间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呈现在他们眼前。洞顶垂下无数古老的钟乳石,一些散发着柔和的、如同月光般的微光,将洞穴照亮。洞穴中央,是一个平静无波的地下湖,湖水清澈,隐约可见湖底闪烁着星星点点的能量光辉。
最引人注目的是洞穴一侧的石壁,那里被开凿平整,安装着一些虽然布满灰尘但依旧能看出精密结构的古老仪器。石壁下方,是一张石台,上面摆放着几本用特殊防水防菌材料制成的笔记本,以及一个密封的金属圆筒。
“就是这里!莱桑德博士的‘回声前哨’!”林曦激动地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拂去仪器和控制台上的灰尘。
陈默则被那个地下湖所吸引。他走到湖边,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纯正而古老的调和波动,正是从湖水中散发出来的。他甚至能感觉到胸口的“源心之核”传来一种愉悦的、如同游子归家般的共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