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的官道上,秋风卷着落叶,呜咽着掠过排列整齐的灵柩。一百具玄甲军士兵的遗体被装在漆黑的棺木中,由马车运载着,缓缓驶向城门。最前方的棺木上,插着一面残破的玄甲军军旗,旗面上的猛虎图案早已被鲜血染透,在风中无力地飘荡,像是在诉说着那场惨烈的战斗。
城门口,早已挤满了前来迎接的百姓与士兵家属。秦家主母身着素服,跪在最前方,双手抚着秦怀玉的棺木,哭得撕心裂肺。她的头发一夜之间白了大半,脸上布满了泪痕,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怀玉,我的儿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你让为娘以后可怎么活啊!” 周围的百姓与家属也纷纷落泪,空气中弥漫着悲伤与愤怒的气息。
巳时三刻,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李治身着明黄色龙袍,腰系玉带,在武媚娘与文武百官的陪同下,亲自出城迎接烈士遗体。他面色凝重,走到棺木前,对着一百具棺木深深鞠了三躬,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各位将士,你们为守护大唐、保护公主,壮烈牺牲,朕在此向你们致敬!你们的功绩,将永载大唐史册;你们的家人,朕会亲自照料,绝不让你们流血又流泪!”
说完,李治下令,将一百具遗体安葬在昭陵附近的烈士陵园,追封秦怀玉为左骁卫大将军,其余士兵均追赠相应官职,家属终身享受朝廷俸禄。百姓与家属们闻言,纷纷跪倒在地,高呼 “陛下万岁”,悲伤中多了一丝慰藉。
处理完烈士安葬事宜,李治便下令将太原王氏的四千余族人押到城门外。这些族人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嗷嗷待哺的婴儿,也有年轻貌美的女子,他们被铁链捆着,脸上满是恐惧与绝望。城墙上,张贴着太原王氏的罪状,上面详细列举了王氏勾结草原、训练私兵、刺杀公主、侮辱皇室等罪行,引得围观百姓纷纷唾骂。
“陛下,太原王氏罪大恶极,理应诛灭九族!可这些族人中,有不少老弱妇孺,还请陛下开恩,饶他们一命!” 一名世家出身的大臣跪倒在地,对着李治求情。其他世家大臣也纷纷附和,请求李治从轻发落。
李治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地扫过众臣:“王氏作恶时,怎不见你们求情?他们勾结草原,妄图颠覆大唐,侮辱皇室公主,残害忠良将士,此等罪行,罄竹难书!朕若饶了他们,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将士?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如何对得起大唐的列祖列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愈发严厉:“再有敢为王氏求情者,以同党论处,杀无赦!” 话音刚落,一名仍在求情的大臣便被侍卫拖了下去,当场斩首。其他大臣见状,吓得再也不敢多言,纷纷低下头,不敢与李治对视。
“传朕旨意,太原王氏一族,四千余口,全部斩首示众!逃亡草原者,勒令草原各部缉拿,生擒王承宗者,封可汗,格杀王承宗者,封侯,赏万金!” 李治厉声下令。
侍卫们立即行动,将王氏族人分批押到刑场。随着一声令下,刀光闪过,鲜血喷涌而出,人头滚滚落地。城门外的地面很快被鲜血染红,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围观的百姓虽然害怕,却无人敢离去,他们知道,这是李治在向世家宣告,皇室的权威不容挑衅。
诛杀王氏后,李治并未停下脚步。他深知,世家势力盘根错节,若不彻底削弱他们的力量,日后必成大患。数日后,李治下旨,正式开设科举,并且规定,寒门子弟与平民子弟的录用名额,与世家子弟的录用名额比例为 1:1,打破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同时,他还开设武举,无论出身高低,只要武艺出众,都可以参加,为大唐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
更令人震惊的是,李治还下令开设恩科,允许非大唐子民参加单独开展的科举与武举,只要他们愿意为大唐效力,便可授予官职。这一政策颁布后,不仅大唐境内的寒门子弟欢呼雀跃,周边国家的人才也纷纷前来长安,一时间,长安城内人才济济,李治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系列政策的背后,离不开武媚娘的出谋划策。她深知世家的弊端,也知道如何才能削弱世家势力,巩固李治的统治。在她的建议下,李治还发布了一项特殊的诏令:允许皇室以及忠于皇室的世家自由进行海外贸易,无需向官府申请,只需按规定纳税即可;官府的水师舰队可以为他们的商船护航,世家只需缴纳一定的护航费用。此外,若皇室成员、世家在海外占据岛屿或土地,只要向大唐申报,便可将其作为世家的私产,土地产出与人口均归世家所有,每年只需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赋税。
这项政策一经颁布,立即在忠于皇室的世家中引起轰动。他们深知海外贸易的利润丰厚,也渴望拥有更多的土地与人口。一时间,各大世家纷纷组织船队,前往海外开拓。大唐东南沿海的港口,每天都有数十艘商船出发,驶向未知的海洋。这些船队抵达海外岛屿后,对当地的土着展开了残酷的掠夺与屠杀,无数土着死于非命,岛屿上的资源被洗劫一空,大唐东南海外,很快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