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一年的春日,倭国(已更名为 “扶桑”)本州岛的京都城内,早已不复往日的倭国风貌。宽阔的朱雀大街仿照长安的朱雀大街修建,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平整宽阔,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铺,挂着 “绸缎庄”“茶叶铺”“酒楼” 等汉字招牌,伙计们操着半生不熟的唐语,热情地招揽着顾客。街上行人往来如梭,大多穿着大唐的圆领袍衫,少数穿着倭国传统和服的人,也在领口、袖口绣上了大唐的牡丹纹样 —— 自唐军平定扶桑后,短短一年时间,这里已彻底被大唐的文化所浸染,俨然成了大唐的一座海外城池。
皇城之内,曾经威严的天皇,如今只是一个象征。他仍住在皇宫里,却失去了所有权力,日常起居由大唐派遣的官员监管,唯一的职责便是在重大节日时,代表扶桑向大唐朝廷上表称臣。皇宫的守卫换成了大唐的士兵,宫墙上悬挂着大唐的龙旗,连天皇日常阅读的书籍,也换成了《论语》《礼记》等大唐经典。
扶桑各地的行政区域划分已基本完成,大唐朝廷派遣了数十名文官前往扶桑,担任各州刺史、县令等职。这些文官按照大唐的制度,在扶桑推行均田制、科举制,鼓励唐人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石见山的银矿也由大唐派遣的采矿工匠接管,开采出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充实大唐的国库。
文化的融合更是深入骨髓。扶桑的贵族子弟纷纷前往长安求学,学习大唐的文化与礼仪;普通百姓也开始学习唐语,使用汉字书写;饮食上,馒头、面条、饺子等大唐食物逐渐取代了倭国的饭团、味噌汤;建筑上,扶桑的寺庙、民居都仿照大唐的风格修建,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充满了大唐的建筑特色。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倭国女子嫁给了唐人。唐人大多身材高大、容貌英武,且在扶桑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了倭国女子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无论是大唐官员、士兵,还是前来经商的唐人,身边几乎都有一两位倭国女子相伴,这些女子不仅温顺贤惠,还努力学习大唐的家务技能,很快便融入了唐人的生活。
京都城内的一处客栈里,永嘉公主、云儿、柒儿正坐在窗边,望着街上热闹的景象,脸上却满是愁云。她们已经来到扶桑三个月了,自从得知唐军平定扶桑后,便再三恳求李世民,希望能来扶桑寻找裴安。李世民拗不过她们,最终同意了,却派了五百名护卫随行,叮嘱她们 “切勿冒险,注意安全”。
三个月来,她们走遍了扶桑的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几乎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她们向唐军士兵打听,向当地的百姓询问,甚至张贴了寻人的告示,承诺 “若有人能提供裴安的消息,赏黄金百两”,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裴安的消息。
“已经三个月了,还是没有裴郎的消息……” 柒儿轻声说道,声音带着哽咽,“裴郎他…… 他会不会真的已经不在人世了?”
永嘉摇了摇头,眼中却充满了绝望:“不会的!裴安那么厉害,一定不会有事的!我们再找找,说不定他就躲在哪个地方,等着我们去找他……” 话虽如此,她的声音却越来越小 —— 连唐军都搜遍了扶桑的每一个角落,却仍未发现裴安的踪迹,她心中的希望,也在一点点被磨灭。
最可怜的是云儿。自从来到扶桑,她就整日茶不思饭不想,一门心思寻找裴安。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越来越渺茫,她的身体也渐渐垮了下来。起初只是咳嗽、发热,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卧床不起,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云儿姐,该吃药了。” 柒儿端着一碗黑漆漆的汤药,走到床边,小心翼翼地扶起云儿,将药碗递到她嘴边。
云儿虚弱地张开嘴,喝了一口汤药,苦涩的味道让她忍不住皱起眉头,却还是强忍着喝了下去。她看着柒儿,眼中满是泪水:“柒儿妹妹…… 我…… 我好像…… 看不到裴郎了……”
“云儿姐,你别胡说!” 柒儿连忙打断她,泪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一定会找到裴郎的!等找到裴郎,我们就一起回大唐,过安稳的日子……”
永嘉站在一旁,看着病重的云儿,心中像被刀割一样疼。她走到床边,握住云儿的手,轻声说道:“云儿,你一定要坚持住!裴安还在等我们,我们不能放弃!若是你出事了,裴安回来后,该有多伤心啊!”
云儿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却很快又黯淡下去。她知道,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恐怕真的等不到找到裴安的那一天了。
客栈外,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一名护卫匆匆走进来,躬身说道:“公主,云儿姑娘,柒儿姑娘,长安传来消息,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她……”
永嘉与柒儿心中一紧,连忙问道:“高阳怎么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