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早有先见之明让二梅多做了饭。
看着华子和大迷糊狼吞虎咽,连棒子面糊糊都喝得那么香,当然,面前的一小盘腊肉香肠起到了关键,赵大宝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他根本不用担心这俩人的嘴会出去乱说。
华子他姐和姐夫是双职工,家里条件好,从来没亏过他嘴,吃点好的不算啥。大迷糊更是个闷葫芦,只有在赵大宝面前话才多点,保密系数极高。
吃饱喝足,华子打着饱嗝,眼皮就开始打架,恨不得立刻躺下见周公。大迷糊也差不多,脑袋一点一点的。
赵大宝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愿?他还指着这俩苦力…啊不,是亲密战友,下午继续奋斗呢!
他递上早晨那个军用水壶:“来,刚吃完,喝口水,顺顺。”
两人迷迷糊糊地接过去灌了几口。
结果躺在赵大宝家的炕上两人,怎么睡也睡不着,反而越来越清醒。
桌子旁,二梅正用晒干的野鸡漂亮羽毛,仔细地扎着鸡毛掸子。
三丫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这野鸡毛原本是她的战利品,打算攒着换糖的,经过二梅许诺给她做个鸡毛毽子后才勉强同意贡献出来。
小四则拿着两根最长的尾羽,插在自己脑袋两边,模仿小人书上的齐天大圣,嘴里还“吃俺老孙一棍...”地比划着。
赵大宝托着下巴正看得津津有味,一扭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华子和大迷糊已经从炕上下来,悄无声息地凑到了他身边,两双眼睛亮得吓人。
“怎么样,下午,还能再拉两趟不?”赵大宝笑眯眯地问。
“怎么不行!”
华子立刻挺起胸脯,嘴硬道,“现在我有使不完的劲!刚刚那趟我就是饿的!吃饱了啥事没有!”
赵大宝也不拆穿他,看向大迷糊。大迷糊用力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也没问题。
于是,三人再次拉起板车,按照名单又去了两家拿了煤本。之前回家吃饭的两个新人,果然只回来了一个。
挺好,优胜劣汰,队伍更精干了!
回来的这个叫嘎子,名字取得相当有时代特色——贱名好养活。
这年头爹妈取名都实在。
等过几十年,那名字起的,恨不得把字典翻烂,什么梓轩、若曦满街跑。
等80、90后当了爹妈,画风又变了,狗蛋、铁蛋重出江湖,可乐、鸡翅、薯条也来凑热闹,真是风水轮流转…只能说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严选。
有了赵大宝这个——人力外挂,下午的行程就轻松愉快多了。去煤铺的路上,几人甚至还有心情说笑打闹。
返程的时候,几乎没使什么劲的华子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凑过来问:“石头,你老实交代,你怎么劲这么大?上午我们四个人累死累活,感觉都快吐血了!怎么换你一来,这车就跟没了重量似的?你是不是偷偷背着我们哥几个学了什么厉害的功夫?比如金钟罩铁布衫?”
赵大宝白了他一眼,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新车需要磨合懂不懂?拉车得用巧劲,你的明白?这板车是我一手造出来的,我能不熟悉它的脾气?越熟悉就越省劲!就像你跟你姐斗智斗勇,是不是越斗越有经验?”
旁边的嘎子和大迷糊听得不断点头,觉得好有道理。华子也是一副不明觉厉的表情。
后面又顺利拉了一趟,今天的“拥军送暖”任务就算圆满结束了。
看着本子上记录的需求,赵大宝发现不少人家都要的是煤块,而不是煤球。他心思一动,把华子拉到了一边。
“华子,我记得…你家是不是有亲戚在京西煤厂上班?”赵大宝压低声音。
华子点点头:“嗯,我大姑父在里头。怎么了?”
“能说的上话吗?”
“还行”
赵大宝把记着需求的本子递给他:“你看看这几家,都要的是煤块。去煤铺买煤块,价格贵不说,量还卡得死。”
华子接过本子,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琢磨了一下,眼睛猛地亮了:“石头,你的意思是…咱们直接去厂里拉?”
“聪明!”
赵大宝一拍他肩膀,“虽然路程远点,但厂里的煤块价格可比煤铺便宜多了!而且质量更好!这中间......“
两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脸上都露出了“你懂的”的笑容。
“明天早点出发!”赵大宝定下计划。
“没问题!明早我顺道叫大迷糊。”华子拍着胸脯。
......
晚上,赵大宝刚帮着二梅把饭菜摆上桌,还没等动身去医院送饭,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老爹赵振邦居然回来了。
“爹?你怎么回来了?”
赵大宝有些意外,“我娘那边…”
赵振邦脸上带着点轻松又有点无奈的笑:“你娘好着呢!你李姨非要庆祝她明天出院,拉着你娘下馆子去了。”
赵大宝一听,眼睛亮了,凑近老爹贼兮兮地问:“哟?下馆子?爹,您没跟着去蹭一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