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赵大宝出去溜达了一圈,回来时手里多了个布袋子。
老娘陈淑贞瞥了一眼袋子里的东西——心里明镜似的,但她什么也没多说,只是又默默地往袋子里添了一罐赵大宝之前弄来、现在她每天都在喝的野蜂蜜,还有一些其他的山货。
母子俩默契十足,一切尽在不言中。
礼物准备妥当,全家整装待发。
赵大宝提着大礼物,带着几个小的走在前面浩浩荡荡地出门。
三丫和小四特意穿上了昨天刚做好的新衣服,小胸脯挺得高高的,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开心和一点点小骄傲。
一家人刚走出家门,就碰上了不少在胡同里晒太阳、唠嗑的邻居。
“哎呦,淑贞,这是带着孩子们出门啊?”
“这是去走亲戚?”
“瞧这三丫和小四,穿上新衣服跟年画上一样!”
“......”
邻居们热情地打着招呼,目光落在三丫和小四的新衣服上,羡慕的不少。
陈淑贞笑着应和,赵大宝也礼貌地打招呼,三丫和小四更是被夸得有点飘飘然。
和胡同里的熟人寒暄完,一家人来到了公交站台,坐上了去往李姨家方向的公交车。
对于三丫和小四来说,坐公交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兴奋的大事。
两个小家伙趴在车窗边,看着外面飞速后退的街景,一路叽叽喳喳,问题不断,给略显沉闷的车厢增添了不少生气。
......
公交车晃荡晃荡,不久后终于到站。
下车后,来到一个有着哨兵站岗的大院门前。
虽然赵大宝上次回去跟老娘提过李姨家这边的情况,但真见到这肃穆的场景,陈淑贞和几个孩子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发怵,脚步都不自觉地放轻了些。
还挺巧,门口站岗的哨兵里,有一个赵大宝上次来的时候见过。
他赶紧上前几步,脸上堆起笑容:“同志,同志,你好!还记得我不?我是雀儿胡同的赵大宝,我们来走亲戚,去周大爷家,他儿子是周卫国,儿媳是……”
虽然赵大宝说得挺详细,跟哨兵也算半拉脸熟,但该有的流程一样不能少。
哨兵认真地询问、登记了他们一家的基本信息,然后走到岗亭里打电话通报。
没过多久,一个欢快的身影从大院里面飞奔了出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姨女儿——周忆兰!
小丫头一见到赵大宝一家,就像见了老朋友一样,眼睛弯成了月牙,熟络地挥着手招呼:“陈阿姨,赵叔,石头,二梅,三丫还有小四,欢迎来家里做客!”
她上次去赵大宝家和文静的二梅、活泼的三丫玩得特别投缘,此刻看到穿着崭新花棉袄、像年画娃娃一样可爱的三丫,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立刻上前一手拉住了三丫,另一只手也没忘牵上文静的二梅,仿佛怕她们跑掉似的。
于是,在周忆兰这只快乐“小燕子”叽叽喳喳的引领下,赵大宝一家有些好奇又略带拘谨地走进了这个大院。
除了赵大宝,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进来。
陈淑贞、赵振邦还有二梅,都忍不住悄悄打量着大院里的环境——整齐的房舍、宽敞的道路,感觉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眼神里充满了新奇。
来到李姨家那座带着小院的平房前,赵大宝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小菜园里背着手踱步的周大爷。
他立刻扬起笑脸,故意大声打招呼:“周大爷!您老这是忙着给菜地浇水呐?真勤快!”
滚犊子!”
周大爷闻声转过头,笑骂一句,“就知道你小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还浇水?这老天爷刚嚎了三天,你是想让我老头子再把天给捅个窟窿,再来一场是吧?”
可不是嘛,刚下了三天雨,地里湿漉漉的,赵大宝这分明是故意逗闷子。
一老一少这熟稔的互动,瞬间把气氛搞得轻松愉快起来。
这时,听到动静,屋里的老太太和李姨也笑着迎了出来。
“大妹子你可来算了,我以为你把我都忘了了,快屋里坐!哎呦,三丫、小四今天怎么这么好看啊......” 李姨热情地拉着陈淑贞的手,又弯腰摸了摸三丫和小四的脑袋。
而此刻,在院子里,两位“重量级”人物完成了历史性的会晤——周卫国和赵振邦。
这两位之前在医院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完美错过的人,今天终于正式见面了!
周卫国带着温和的笑容伸出手:“您就是赵振邦,老赵吧?一直听忆兰和石头提起你,上次在医院也没碰上,今天总算见到了。”
赵振邦平日里就是个普通工人,面对周卫国这明显不一般的气度,难免有些局促,上前握住周卫国的手,憨厚地笑道:“哎,是我是我!周同志你好!石头这小子有些皮,让你们看笑话了!”
一个沉稳干练,一个朴实拘谨,这两位风格迥异的父亲站在一起,画面莫名有种和谐的喜感。
赵大宝在一旁看着,心里暗笑:嘿,咱家的“卧龙”和老周家的“凤雏”,总算胜利会师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