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早前徐宥宁就让万墨帮忙整理出了一份手册放到了各个宁堂艺学中,是她那三年在农村做博主的种植经验,有网上专家说的,也有村里长辈口述的。
小到白菜大葱,大到水稻麦田,但无一不是经过了她手而丰收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视频素材,才会有流量,可所谓,为了当一个成功的视频博主,她该学的不该学的,只要能有流量,就都学了个遍。
如果早知道后面要去赚功德保命,她肯定更加学无止境。
不过现在也来得及,虽然不知道以后去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不妨碍她多学一些本事傍身。
曾祖母也同她说过,等村里启蒙结束后,她就要回将军府正统学习了,所以她也格外珍惜现在这份自由舒服的日子。
徐族长特意看了黄道吉日,才选定了今天开镰,希望万事大吉,老天爷赏眼,让他们顺顺利利的秋收。
为了今天,村里的亲家几乎都在前一天就带着镰刀来了。
再加上县里,都城里或多或少的帮助,今天的徐家村可谓非常热闹了。
有专门负责割稻谷摔稻子的,有给稻子装箩挑去晾晒的,一家接着一家,虽然疲劳,但是唯独改变不了的是大家那充满希望的笑脸。
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得飞快。
这期间徐宥宁还特意去宁堂将艺学中学算术的那批人给叫来了。
他们的任务是将晒干的稻谷整理出来,然后统计数量,最后交给师傅审查。
天公作美,所有稻谷晒干,整理撇壳和石子后,依然艳阳高照。
宁堂艺学的算术学子们,也跟着忙前忙后的记录斤数,称重入仓。
最后却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张大嘴巴,不敢置信的一个数字。
徐家村所有良田加起来能有六百亩,其中一百亩属于将军府,五十亩是给族学的。
全部加起来一共收了将近四十八万斤稻谷,平均亩产八百斤。
很多人听完这个报数,当场就瘫坐在了地上。
村东头的黄婆婆更是一边哭一边拍地,“当家的,你走之前都没能吃上一碗干米饭,以后你的子孙后代,都能享这个福了啊,你怎么就没赶上啊..”
她的儿子媳妇都红着眼上前搀扶,但是人就是心里激动又委屈,最后还是将大宝塞到她怀里才缓和了哭声。
好多村里人也是红着眼,捏紧手心,万般心情皆难言语。
眼眶子浅的更是跟黄婆婆一样低低哭出声来。
张行作为县令,全程参与了割稻、收稻、称重的过程,几天下来黑了一个度不说,人也瘦了一圈。
但是他却心情亢奋的拍着徐族长的肩膀,“徐老弟,有此幸事,我这个县令当的此生无憾啊,恭喜你们徐家村啊,前途无量。”
徐族长此时也笑的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同喜同喜..”
他知道鸭稻共生之所以这么成功,除了徐宥宁跟她师傅换来的新品谷种外,还有那群已经被关起来的鸭子功劳。
很快,派去传信的衙役头,再次熟门熟路的来到了大殿之上。
“回禀陛下,徐家村稻谷丰收,平均亩产八百斤,特派小人前来报喜。”
一时间抽气声比比皆是,老丞相甚至夸张的给了自己一下,感受到确切的痛感后,才不顾场合朗声开怀大笑。
坐在龙椅上的万辛帝更是连拍扶手三下,“好一个天下第一村,好一个徐宥宁,好一个鸭稻共生,赏,重重有赏。”
户部尚书激动的牙花子都收不住了,他已经预想到以后国库丰盈的模样了。
群臣齐齐开口,“恭喜陛下,天佑万金国。”
“恭喜父皇!再得高产粮食!”万墨虽然知道徐家村的鸭稻共生搞得不错,但是却真的没有想到,能增产到两倍有余。
很快,徐家村稻谷大丰收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各地,一时间得到消息的人群纷纷涌到了宁堂门口,想要购买高产粮种或者是种高产粮食的方法。
徐宥宁一早就预想到了这个结果,很快宁堂的掌柜就因此作出了回应。
‘第一:谷种数量有限,但是肯定会以徐家村开始,向周边县里推广开来。’
‘第二:鸭稻共生的鸭子已经由第一批成功的种鸭开始孵育鸭苗,届时会跟谷种一起售卖。’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心急,我们已经有了红薯的成功案例在前,以后天天吃大米饭也将不会再是奢望。’
简单直白的话语直击人心,很多老百姓都是笑着离开的。
是啊,总归是要有这么一天的!
随着太监总管到徐家村宣读圣旨,徐宥宁也喜提了一个郡主的封号,被称为福佑郡主。
而徐家村所有人再次得到了一百两白银的赏赐,对他们来说,银钱才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不过这次例外的是,他们的高产稻谷除去来年留种,全部被宁堂以二十文一斤的数量进行收购了。
最后被全部平均分配到就近县的宁堂,开始各村直接售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