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密集的雨线像无数根冰冷的针,狠狠扎在皮肤上。能见度不足五米,眼前的世界只剩下白茫茫的雨幕和模糊的轮廓,脚下的泥土混合着积水,变成黏稠的泥泞,每走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
苏叶单薄的身影在风雨中艰难前行,蓑衣上的棕榈叶被雨水浸透,沉重地贴在身上,可她的脚步依旧稳健,没有丝毫犹豫,仿佛早已熟记路线。总导演在营地看着这一幕,心一横,立刻抽调出一组最强壮的工作人员和一名摄像 —— 摄像扛着唯一一台具备防水功能的高清摄像机,几人迅速穿上厚重的雨衣,快步跟上苏叶的脚步。
他们必须记录下这一切 —— 这不仅是综艺素材,更可能是他们与外界恢复联系的唯一希望。虽然直播信号早已中断,但摄像机仍在进行本地录制,每一个镜头,都可能成为后续至关重要的 “证据”。
废弃的通讯塔基比远处看起来更加残破:混凝土基座上布满裂缝,露出里面锈蚀的钢筋;残留的几段金属框架扭曲变形,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锈迹,仿佛随时会坍塌。可苏叶看到这一切时,眼中却没有丝毫失望,反而闪过一丝 “果然如此” 的了然,仿佛找到了隐藏的宝藏。
她快步走到基座前,蹲下身,手指拂去基座表面的积水和锈屑,仔细检查着上面早已锈死的固定螺栓和残存的线缆接口 —— 指尖划过金属接口时,她甚至能精准分辨出哪些是因年代久远失效,哪些是仍可勉强使用的。
“帮我把防水布固定在金属框架上,尽量挡雨,留出一块干燥的操作区。” 苏叶站起身,对跟来的工作人员下达指令,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之前那个 “沉默寡言” 的形象判若两人。
几人不敢怠慢,立刻手忙脚乱地展开从营地带来的大型备用防水布,用藤蔓和铁丝将其牢牢固定在残存的金属框架上,勉强搭起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小小工作区,虽然仍有雨水从边缘渗进来,但至少能保证核心操作区域相对干燥。
接下来,苏叶的操作,让所有透过摄像机镜头观察的人彻底目瞪口呆 ——
她将从设备废墟中捡来的零件逐一摊放在干燥的基座上:烧焦的主控芯片、断裂的同轴电缆、那个巴掌大的小型蓄电池,甚至还有几片从烧毁主板上拆下来的电容和电阻。这些在技术人员眼中早已是 “垃圾” 的部件,在苏叶手中却仿佛有了生命。
她的手指沾着雨水,指尖却异常稳定,没有丝毫颤抖。只见她用小刀精准地剥开电缆外层的绝缘胶皮,露出里面细细的金属导线,然后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将不同颜色的导线交叉缠绕、拧接,甚至用牙齿轻轻咬住导线末端,辅助固定;对于那块烧焦的芯片,她用石头小心敲掉表面碳化的外壳,露出底下完好的引脚,再用砂纸(从工作人员背包里临时借来的)轻轻打磨,去除引脚上的锈迹。
没有万用表检测通断,没有电烙铁焊接接口,全凭肉眼观察和指尖的触感判断。她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手指翻飞间,复杂的线路连接有条不紊,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至极,带着一种只有顶尖工程师才有的韵律感。
【(后期剪辑此处可插入工作人员回忆画外音:“当时我看得都傻了,那些零件在我们眼里就是废铁,可苏叶就像在拼拼图,每一步都胸有成竹,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专门学过通讯工程”,配合特写镜头,强化震撼效果)】
“她…… 她这是在干嘛?拼乐高吗?” 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看得目瞪口呆,喃喃自语,眼前的场景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不像…… 看起来像是在组装某种信号装置?” 摄像师屏住呼吸,将镜头推近,牢牢捕捉着苏叶那双仿佛被赋予魔法的手,镜头里,原本杂乱的零件正逐渐变成一个结构完整的小型装置。
不过十几分钟,一个由废弃零件拼凑而成、巴掌大小的简易装置,赫然出现在苏叶手中。她小心地将装置与那个抢救出来的小型蓄电池连接,检查了一遍线路后,又从背包里翻出一根细铁丝,将其一端固定在装置的信号输出端,另一端则小心翼翼地接驳到废弃塔基上一个早已锈死的同轴电缆接口上 —— 接口处锈迹太厚,她甚至用小刀一点点刮掉锈层,确保接触良好。
做完这一切,苏叶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按下装置上那个用树枝临时充当的开关。
“滋啦…… 滋……”
一阵微弱却清晰的电流声,在风雨中响起。紧接着,那个简易装置上,一枚从报废设备上拆下的红色 LED 指示灯,突然顽强地闪烁起一丝微弱的绿光!虽然光芒微弱得仿佛随时会熄灭,却在昏暗的雨幕中格外刺眼。
几乎在绿光亮起的同一时间,远在营地黄昏的指挥帐篷里,一台被当作 “最后希望”、原本毫无反应的备用卫星电话,屏幕突然毫无征兆地亮了一下!虽然只是瞬间闪过一片杂乱的雪花纹,不到一秒就再次陷入黑暗,但这短暂的光芒,却像一道惊雷,在死寂的帐篷里炸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