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 “零号指挥中心” 内,气氛如同被拉到极致的弓弦,紧绷得让人窒息。主屏幕占据了整面墙,显示着公海区域的高清卫星地图 —— 深蓝色的海面上,一个醒目的红色圆点标记着目标坐标,圆点旁标注着 “废弃气象监测平台(疑似冥府外围数据中转站)”,平台周围散落着几艘无标识船只,在卫星图上呈现为模糊的灰色小点。
苏叶坐在定制的指挥椅上,腰背挺直,眼神专注得如同鹰隼锁定猎物。她面前的操作台展开三块分屏:左侧显示复杂的网络拓扑图,无数线条交织成网,标注着 “虚拟跳板”“加密隧道”“防火墙节点” 等标识;中间是实时数据流窗口,绿色代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右侧则是暗网接入端口,闪烁着 “等待指令” 的提示。
“启动‘幽灵协议’V3.0,接入暗网‘镜像’节点,伪装身份:北极星信息安全公司(三级资质),IP 地址随机跳转,每 10 秒更换一次物理位置映射。” 苏叶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悬停片刻,随即快速敲击,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幽灵协议’启动成功,暗网镜像节点接入完成。身份伪装数据包生成,正在通过暗网节点验证…… 验证通过!尝试与目标数据中转站建立低权限(只读)连接……” 系统的电子音带着机械的精准,在指挥中心回荡。
主屏幕上,代表己方的蓝色数据流如同 “小心翼翼的触手”,从暗网深处延伸而出,沿着虚拟隧道缓慢向红色目标点探去 —— 为避免触发对方防御机制,苏叶特意将连接速率降至最低,模拟普通信息查询的流量特征。
“连接建立成功!正在读取目标节点基础信息……”
然而,就在 “读取进度” 达到 12% 的瞬间,刺耳的警报声骤然炸响!主屏幕边缘瞬间变红,弹出醒目的红色警告框:“警告!检测到高强度主动防御扫描(频率 1.2GHz)!对方已通过流量特征分析识别‘北极星’身份为伪造!触发‘冥府’专属反制程序!”
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一秒,一股狂暴的黑色数据流如同 “决堤的洪水”,顺着刚建立的连接通道反向猛扑而来!数据流中夹杂着大量 “畸形数据包”“僵尸网络指令”,甚至还携带了已知最危险的 “永恒之蓝” 变种病毒,意图瞬间瘫痪苏叶的防御系统,反向定位指挥中心物理地址!
“启动‘堡垒’智能防火墙!启用动态加密跳转,生成 10 个虚拟诱饵节点,将攻击流量导入备用服务器集群!” 苏叶的反应快如闪电,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留下一道道残影。她的声音依旧冷静,甚至比平时更显沉稳 —— 越是危急时刻,她的思维运转得越快。
主屏幕上,蓝色的防御屏障瞬间亮起,如同坚固的城墙,与黑色攻击洪流猛烈碰撞!无数加密数据包在虚拟空间中炸裂,化作细碎的代码碎片;10 个虚拟诱饵节点同时激活,模拟出 “指挥中心物理地址” 的虚假信号,将大部分黑色数据流引向备用服务器 —— 那些服务器是苏叶特意为应对 “反追踪” 准备的,内置 “数据自毁程序”,一旦被攻破便会立即清除所有信息。
“分析攻击特征:混合式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洪水攻击,叠加 3 个零日漏洞(未公开)渗透,核心代码段检测到‘冥府’专属签名(鬼首图案二进制编码)!对方攻击集群规模预估超过 5000 台僵尸主机,算力约为 120PFlops!” 系统快速解析出对方的攻击参数,电子音中首次带上了 “警报级” 的急促。
这绝非普通的外围防御 ——“冥府” 显然早已在这个中转站设下 “陷阱”,等着追踪者自投罗网!
苏叶的眼神愈发锐利,她没有选择被动防御,而是将右手滑向操作台右侧的 “反制触发键”:“释放‘清道夫’反制程序,目标:对方攻击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同时启动‘蜂巢’算法,对攻击数据流进行‘流量劫持’,提取其中的 IP 地址与端口信息。”
“清道夫” 程序是苏叶自主研发的反制工具,能够伪装成 “被感染的数据包”,顺着攻击流反向渗透,定位对方控制节点后,植入 “瘫痪指令”;而 “蜂巢” 算法则如同 “信息过滤器”,能从海量攻击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节点信息。
分屏幕上,代表 “清道夫” 的黄色数据流混入黑色攻击流中,如同 “隐形的间谍”,悄然向深处渗透;同时,绿色的 “蜂巢” 筛选框不断闪烁,一个个 IP 地址被标记出来,其中大部分是 “僵尸主机”,但也夹杂着几个 “高权限节点” 的痕迹。
“对方提升攻击强度!DDoS 流量增加至每秒 800Gbps!零日漏洞渗透方向改变,试图攻击备用服务器集群的‘数据交互端口’!” 系统再次发出警报,主屏幕上的蓝色防御屏障出现 “波纹状” 的波动,显然已承受巨大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