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别墅的书房,仍维持着上世纪末的典雅格调 —— 深棕色实木书架摆满精装古籍,复古台灯的暖光映着皮质沙发,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阳光透过米白色纱帘,柔柔和和地铺满房间,消解了科技感的冷硬,多了几分生活的温润。苏叶穿着浅灰色家居服,盘腿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材料力学》纸质书,指尖轻轻划过书页,手边青瓷茶杯里的龙井还冒着热气,姿态闲适得像个沉浸在午后时光里的普通女孩。
“叮咚 ——”
清脆的门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一室宁静。
苏叶翻书的手顿住,抬眼望向墙上一幅看似普通的油画 —— 画框边缘藏着微型监控镜头,此刻屏幕上清晰显示着门外的场景:为首的男子身着黑色夹克,面容刚毅,正是国安部特勤处的秦屿;他身后跟着一名穿休闲装的年轻男子,眼神锐利如鹰,手指无意识搭在腰间,显然是经验丰富的下属。
苏叶眼底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恢复平静。该来的,终究躲不掉。
她合上书,轻轻放在茶几上,起身时脸上瞬间切换表情 —— 褪去了独处时的沉静,多了几分恰到好处的茫然,还掺着一丝面对陌生人的警惕,像极了普通女孩突然遭遇访客的反应。她整理了一下衣角,缓步走向门口。
“苏小姐,打扰了。” 门打开的瞬间,秦屿率先亮出黑色证件,证件上的国徽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语气严肃,带着公事公办的疏离感,“关于上次荒岛救援的后续核查,有几个细节需要向你补充了解,属于例行程序,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
“原来是秦处长。” 苏叶微微睁大眼,表情里掺着一丝 “认出对方” 的惊讶,随即侧身让开通道,动作略显拘谨,连声音都放轻了几分,“您快请进,家里有点乱,别介意。”
她刻意演绎出 “普通市民面对国家机关人员” 的紧张 —— 双手交握在身前,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不敢与秦屿直接对视,完美复刻了大多数人面对 “官方人员” 时的本能反应。
秦屿和下属走进客厅,两人的目光看似随意扫过四周,实则如同高精度扫描仪,快速捕捉着房间里的每一个细节:深棕色的实木家具款式老旧,墙面挂着上世纪的风景油画,茶几上摆着普通的陶瓷茶具,电视是几年前的老款型号…… 一切都透着 “复古” 和 “普通”,甚至普通得有些刻意,与苏叶在荒岛展现的 “搭建窝棚”“针灸救人” 能力,以及近期牵扯出的 “E.Y. 集团”“黑客反击” 等事件,形成强烈反差。
“苏小姐一个人住在这里?” 秦屿在沙发上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状似无意地问道,目光却紧盯着苏叶的表情变化。
“嗯,这是我父母留下的房子。” 苏叶在秦屿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头微微低下,声音轻柔,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 这是她真实情绪的微小流露,却恰好为 “普通女孩” 的人设增添了可信度。
“听说你父母生前是科研人员?” 秦屿话锋一转,直接切入核心,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苏叶的所有伪装。
苏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转瞬即逝的痛楚,随即迅速掩饰过去,她轻轻点头,语气带着回忆的怅然:“对,他们以前在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物理和新型材料。不过…… 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他们走了之后,我就很少再接触那些东西了。”
她刻意强调 “十几年前”“很少接触”,试图弱化父母研究与自己能力的关联,同时用 “丧亲之痛” 的情绪铺垫,降低秦屿的警惕。
接下来的谈话,看似围绕 “荒岛经历” 展开,实则暗流涌动 —— 秦屿的问题总能绕回 “能力来源”:“苏小姐以前学过野外生存吗?”“针灸是跟谁学的?”“当时怎么想到用棕榈叶做蒸馏器?”;而苏叶的回答则滴水不漏,将一切归功于 “运气” 和 “父母留下的旧书”:“小时候看父母的野外生存手册,随便记了点”“外婆是中医,小时候跟着学过几针,没想到真能用上”“当时太渴了,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真能收集到水”。
她刻意弱化自己的主动性,将所有 “高光时刻” 都包装成 “偶然” 和 “巧合”,一步步强化 “普通女孩” 的人设。
直到秦屿看似不经意地提起那个关键节点 —— 荒岛上的废弃通讯塔基。
“苏小姐,上次调查时提到,你是在废弃通讯塔基附近修复的信号?” 秦屿端起茶杯,却没有喝,目光透过杯沿紧盯着苏叶,“那个塔基年代很久远,当地资料都很少记载,你当时怎么会想到去那里尝试?”
这个问题,是秦屿此行的核心 —— 他不信 “巧合”,更不信一个 “普通女孩” 能凭运气找到信号修复点,这背后一定有更深的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