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 指挥中枢,负六层的全球态势感知大厅。环形光屏墙上,猩红色警报依旧在疯狂闪烁,北美金融市场的波动曲线仍在剧烈震荡,欧洲通讯网络的攻击流量尚未完全消退,东南亚电网的恢复进度条缓慢推进 —— 全球各地的危机如同沸腾的油锅,每一个节点都需要即时响应,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连锁崩溃。
苏叶站在主控台前,双手在全息感应区化为一片模糊的残影,指尖与数据流的交互快得突破人类视觉极限。她的意识如同被拆分的精密仪器,同时运行着数十个独立线程:一边调配 “神农” 算力稳定纽约交易所的蓝筹股价格,一边释放 “清道夫” 程序清除东南亚电网的残余病毒,一边协调量子通讯卫星修复欧洲的跨境数据链路… 每一个线程都精准对应一处危机,每一次指令都恰到好处地遏制住失控的苗头。
她的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苍白的脸颊滑落,砸在控制台上晕开微小的水渍 —— 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已让她濒临极限,眼底的红血丝清晰可见。但她的眼神却如同最精密的量子探测器,锐利地穿透混乱的数据流,没有丝毫动摇。这已非普通的 “多任务处理”,而是近乎神级的微操,是与全球性灾难进行的一场毫秒级死亡赛跑,每一秒的延迟,都可能意味着数万人的生命或数千亿的经济损失。
然而,在这令人窒息的全面防御背后,苏叶的核心意识却如同潜伏在深海中的猎手,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 —— 她深知,“冥府” 的全球总攻只是表象,其真正目的是用混乱掩盖最高指挥者的踪迹。因此,在应对表层危机的同时,她的另一部分算力正悄然深入攻击数据的底层,执行着一项更为凶险、也更为关键的任务:捕捉 “君主” 的指挥信号。
“冥府” 的攻击来自全球 1382 个匿名节点,涵盖金融、能源、通讯、交通等多个领域,手法各异,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存在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 —— 所有攻击的时间节点、强度变化、目标选择,都遵循着某种隐秘的逻辑,这意味着背后必然有一个最高指挥中心在实时调度。苏叶要找的,就是这个指挥中心发出的 “指纹”—— 一个独一无二的、属于 “君主” 的信号签名。
她的算力如同细密的渔网,在亿万条攻击指令中层层筛选:首先排除由 AI 自动生成的常规攻击代码,再过滤掉 “冥府” 中层指挥官发出的区域调度信号,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那些涉及多领域协同、且具备战略决策特征的指令流上。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光屏墙上的筛选进度条缓慢推进,每一次排除都伴随着海量数据的运算,每一次锁定都面临着信号伪装的干扰。
突然!
一道极其微弱的加密信号脉冲,如同幽灵般在数据海洋中一闪而过 —— 它的存在时间仅为 3.2 纳秒(人类眨眼时间的百万分之一),加密方式采用了前所未有的 “量子跳频 空间折叠” 技术,信号频率带着一种古老而诡异的韵律感,既不同于现代数字信号的规整,也区别于 “冥府” 此前使用的任何加密协议,仿佛是从另一个维度传来的指令。
就是它!
苏叶的瞳孔骤然收缩,原本分散的算力瞬间收拢,如同百川归海般聚焦于这道脉冲信号!“天网” 系统的优先级被强行调整,所有非关键任务的算力被临时征用,用于捕捉这稍纵即逝的信号:“锁定信号特征!全频段记录!启动‘溯源者’量子追踪程序,解析加密结构,提取核心频谱!”
她的指尖在控制台上飞速滑动,调出信号的实时频谱图 —— 屏幕上,一道微弱的蓝色曲线在杂乱的背景噪音中起伏,如同黑暗中的萤火。“溯源者” 程序开始逆向解析,信号的加密层如同洋葱般被层层剥开:第一层是随机生成的伪代码,第二层是基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加密算法,第三层则是量子纠缠态的密钥… 每突破一层,都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每一次解析,都面临着信号自毁的风险。
3 秒后,当最后一层加密被破解的瞬间,信号的核心特征终于显现 —— 一个由 128 位二进制构成的独特序列,如同 “君主” 的数字指纹,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
“启动全球量子通讯卫星网络,对目标信号进行逆向追踪!” 苏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 长时间的极限运算已让她的声带变得干涩,但更多的是发现关键线索的激动。
“天网” 系统瞬间调用全球 24 颗量子通讯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追踪网络。卫星的信号接收天线调整至最佳角度,对准信号可能来源的区域,开始沿着信号残留的量子纠缠痕迹逆向追溯。过程极其艰难:“君主” 的信号源不断变换位置,每 0.1 秒就进行一次空间折叠,信号路径如同迷宫般诡谲多变,时而出现在南美雨林,时而跳跃至中东沙漠,时而隐藏在北大西洋的海底电缆中,每一次追踪都仿佛在触碰虚幻的泡影,即将抓住的瞬间又消失无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