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 科技总部,地下三层战略分析室 —— 这里是 E.Y. 的 “神经中枢”,墙壁由防电磁泄漏的特种合金打造,巨大的环形光屏占据了整面墙,无数数据流如同银色瀑布般倾泻而下,最终汇聚成一份关于 “周世安” 的详尽分析报告,红色的警示标记在关键信息旁闪烁,如同毒蛇吐信,透着危险的气息。
苏叶站在光屏前,指尖在虚拟界面上轻轻划过,目光锐利如解剖刀,逐字逐句审阅着报告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星火” 系统 48 小时的深度挖掘,彻底印证了她心底最深的怀疑。
“周世安,麻省理工博士身份属实,1998-2002 年期间确实师从苏明远教授与林静教授,参与过早期基因编辑辅助研究。但毕业后,他的履历存在三段无法验证的空白期 ——2005-2008 年、2012-2014 年、2018-2020 年,总计长达七年,期间无任何公开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或工作记录,像是从科学界‘消失’了一般。” 苏叶的声音冷静得像是在宣读一份与自己无关的尸检报告,不带丝毫情感波动,“更关键的是,他创办的寰宇尖端生物科技研究所,近三年的运营资金并非来自公开的科研基金或风投,而是通过三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空壳公司注入,资金链最终指向一个代号为‘渡鸦’的加密账户 —— 这个账户与‘冥府’外围洗钱网络的交易特征高度吻合,去年曾为‘清道夫’小组提供过武器采购资金。”
光屏上,复杂的资金流向图如同蛛网般展开,红色线条沿着空壳公司、境外银行、地下钱庄等节点延伸,最终死死锁定 “渡鸦” 账户,证据链清晰得令人心寒。
“还有他的行踪。” 苏叶指尖轻点,光屏切换至监控截图界面,“他于三天前从纽约肯尼迪机场起飞,经香港转机入境,入境后未入住酒店,而是暂居在市中心一处登记在‘李建国’名下的公寓内 ——‘李建国’是一个已注销的虚假身份,该公寓去年曾被‘冥府’用作临时安全屋,用于藏匿刺杀张启明院士的凶手。此外,他在接触我们之前,曾三次出现在安全屋周边区域,行为模式存在明显的反侦察特征:刻意避开监控死角、使用一次性手机卡、与陌生人进行短暂‘接头式’接触,这些都远超普通科学家的行为范畴。”
结论已无需多言:周世安,这个披着 “父母旧友”“学术前辈” 外衣的男人,是 “冥府” 精心挑选并培养的高级间谍。他的任务,就是利用苏叶对父母之死的执念进行情感渗透,获取她的信任,最终伺机窃取 E.Y. 的核心技术机密,甚至可能暗藏着更危险的图谋。
傅景深站在苏叶身侧,看着光屏上触目惊心的证据链,脸色冷峻如冰,周身散发着压抑的怒火。他放在身侧的手不自觉地握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 他不是害怕 “冥府” 的手段,而是后怕和愤怒:对方竟然精准拿捏苏叶的软肋,将黑手伸向了她心底最柔软、最不容触碰的伤痕,用 “父母真相” 作为诱饵,这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底线。
“你打算怎么做?” 傅景深侧头看向苏叶,声音低沉而坚定,眼神中带着支持,“需要我调动景晟的安保力量配合吗?可以随时控制他,逼问‘冥府’的计划。”
苏叶关闭光屏,转过身,窗外城市的灯火在她眼中映出冰冷的光点,嘴角却勾起一丝极淡的、带着嘲讽的冷笑:“控制他太便宜了。‘冥府’既然费尽心机送来了一个‘带钥匙的诱饵’,那我们就顺水推舟,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地狱的‘门’—— 让他带着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回去,引更多‘鱼’上钩。”
第二天上午九点,苏叶主动拨通了周世安留下的加密通讯号码 —— 这个号码是周世安特意提供的,声称 “方便私下沟通”,实则是为了避开常规通讯监控。
“周博士,早上好。” 苏叶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还夹杂着不易察觉的急切,像是熬夜研究资料后仍处于兴奋状态,“您昨天带来的金属资料盒,我连夜仔细看过了,里面提到的‘潘多拉’项目代号、加密邮件碎片的格式,甚至是一些实验数据的记录习惯,都与我父母遗留笔记中的线索高度吻合,尤其是那个‘内部协作人员代号’,我似乎在父亲的旧通讯录里见过类似标记。”
她刻意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压抑内心的激动,声音也带上了一丝颤抖:“我想,我们有必要深入谈谈 —— 不仅是关于‘潘多拉’项目的真相,或许… 我们还能在技术研发上展开合作。您在神经接口领域的研究,对 E.Y. 正在推进的‘灵枢’外骨骼项目很有价值。”
电话那头,周世安的声音依旧温和儒雅,却难掩一丝压抑的惊喜,语气也变得更加热情:“太好了!苏总,我就知道这些资料能帮到您!老师们的遗志,本来就该由我们这些‘学生’共同继承和完成,能与 E.Y. 合作,更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