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偏殿内,气氛比正殿更为凝滞。孙芸一身戎装,按剑而立,身后是三百名她亲手招募、训练的女兵亲卫。这些女子个个神情肃穆,目光锐利,无声地拱卫在周皇后、袁贵妃、田贵妃(以及大臣们的女性家眷)周围——说来也寒酸,堂堂大明皇帝的后宫,竟还不如朝中一些阁老家眷来得“兴旺”。
孙芸的目光始终不离殿门方向,耳中捕捉着远处传来的每一丝异响。她能有今日,全赖陛下破格选拔。在她眼中,这位年轻的天子与世上所有男子都不同。他给了她这样一个女子另一种人生的可能,一个挣脱世俗桎梏、凭手中刀剑赢得尊严的全新起点。因此,当叛乱的烽火燃及皇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决绝的报恩方式——率她的女兵,为陛下守护好最重要的家人,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她看到周皇后眉宇间化不开的忧惧,深吸一口气,用尽可能沉稳的声音开口安慰道:“娘娘宽心,陛下洪福齐天,自有上天庇佑,定能逢凶化吉。”
周皇后闻言,抬起苍白的脸,看向这位英气逼人的女将军,努力挤出一丝宽慰的笑容,点了点头:“孙将军有心了。” 声音虽轻,却带着母仪天下的镇定。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蹭了过来。曹变蛟刚把小太子哄得破涕为笑,自觉功劳一件,又惦念着皇后这边的安危,便晃悠了过来。他瞅了瞅气氛沉重的女眷们,挠了挠头,对着周皇后和孙芸露出一个招牌式的、带着几分憨气的笑容,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娘娘!孙千户!你们都把心放回肚子里!有我曹变蛟在,保管出不了岔子!外面那些毛贼,来一个我砍一个,来两个我砍一双!绝对护得大家周全!”
他嗓门洪亮,语气里充满了近乎盲目的自信,与殿内压抑的氛围格格不入,却莫名地带来一股粗粝的生气。
孙芸瞥了他一眼,对他这种莽撞的保证既觉好笑又有些无奈,但此刻这份毫不掩饰的忠诚却显得尤为珍贵。她没说话,只是微微颔首,手始终紧握着剑柄。
周皇后看着眼前这位勇猛却略显憨直的将领,心中稍安,轻声道:“曹将军勇武,本宫自是信得过的。一切……便有劳诸位将军了。”
曹变蛟得了皇后的肯定,更是干劲十足,虎目圆睁,如同门神般往殿门口一站,仿佛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殿内女眷们受他这股豪气感染,紧张的情绪似乎也缓解了少许。
孙芸则依旧保持着警惕,与曹变蛟一内一外,一静一动,共同在这深宫危局中,撑起了一小片安全的天地。
皇宫内暂时安全,但这帮子“乌合之众”有好几万呢。朱由检看着他们在那咚咚咚的撞门。内心着急,但也没办法。自己兵少,还要分开布置。
就在朱由检望着远处又一片乌泱泱涌来的人群,心头拔凉,几乎要仰天长叹“朕竟如此不得人心?人人都欲诛朕而后快?”之际,那支突如其来的“生力军”却以惊人的速度冲近了。
这一凑近,可就看出了大不同!
来的哪是什么叛军援兵?分明是一支光怪陆离、却士气高昂的“杂牌救驾军”!
跑在最前面的,居然是那两个平日里因为教派问题吵得面红耳赤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和詹姆斯!此刻这两位神父早已顾不上什么“因信称义”还是“圣像崇拜”的争执了,两人都是袍子沾灰,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写满了同样的焦急。他们心里门儿清:像朱由检这样对西学感兴趣、给他们建造教堂的君主放眼整个亚洲是绝对的稀世珍宝!这要是没了,他们在大明的传教事业眼看就要起航的船,非得当场沉底不可!为了主的荣光(以及他们多年的心血),说啥也得保住这位皇帝!
紧跟着俩洋和尚的,更是两尊让人瞠目结舌的“大神”——都察院的活招牌,道德楷模黄道周和刘宗周!这二位老先生可不是来批判皇帝“重用女流”的,他们是来勤王护驾的!虽然他们对皇帝的某些政策颇有微词,但在他们固守的纲常伦理里,“君父有难,臣子死节”乃是天经地义的第一要务!朱由检再不对,那也是正统天子,岂容乱臣贼子欺辱?于是,两位老臣竟也豁出去了,黄道周手里紧紧攥着一把不知从哪个厨房摸来的菜刀,刘宗周则挥舞着一根看起来就很结实的门闩,跑得官帽都歪了,却一脸“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在这几位“领头羊”身后,那场面就更壮观了:有穿着低品阶官袍、手持笏板(大概是唯一武器)的年轻官员;有更多闻讯赶来、手持五花八门“兵器”的国子监太学生——拿扫帚的、举着砚台的、甚至有个力气大的扛着个铁锅当盾牌;更夹杂着无数京城百姓,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提着烧火棍,有的甚至就捡了块板砖……他们或许说不清大道理,但他们知道,是这位皇帝来了之后,清理了街面上的恶霸,整顿了仓场,让他们日子稍微好过了点。如今有人要杀皇帝,那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