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谈判事宜自然无需皇帝陛下亲自出面,有外事部与工部的精明官员去和波斯使者拉扯条款细节。然而,那位波斯使者米尔扎·穆罕默德·沙菲,在昨日见识过大明火炮的“雷霆之威”后,显然意犹未尽。
在工部官员陪同他参观武库,查看那些待处理的“淘汰”火器时,他的目光又被另一件武器牢牢吸引——那便是大明军队正在逐步换装、但仍有大量库存的自生火铳。
在波斯使者看来,这种无需火绳、风雨天也能可靠击发,且射速和精度都远超他们目前所用火绳枪的利器,简直是天神赐予的礼物!
当朱由检得知此事后,不禁莞尔。在他大力推进下,大明军工体系已然能够稳定生产更先进的燧发枪,这些处于“二代半”尴尬位置的自生火铳,确实也到了大规模清理库存、回笼资金的时候了。
于是,皇帝陛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慷慨”。
他特意传话给米尔扎·穆罕默德·沙菲,通过通事官明确表示:“沙菲使者既然对我大明的这些‘旧物’如此青眼有加,朕心甚慰。无论是火炮,还是这自生火铳,只要贵国需要,尽管开口,要多少,朕便给多少!此外,每样武器,朕再额外附赠一年的配套弹药,以示我大明与波斯交好之诚意!”
这份“量大管饱”的承诺,如同最后一记重锤,彻底击穿了米尔扎·穆罕默德·沙菲的心理防线。巨大的惊喜和生怕变卦的急切,让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工部官员瞠目结舌的举动——
这位尊贵的波斯使者,竟当场表示不离开工部衙门了!
他信誓旦旦地对着一脸苦笑的孙元化说道:“尚书大人!为了真主,为了波斯与大明永恒的友谊,我必须在这里,亲自看着第一批货物清点、装箱!请您务必允许,我今日就宿在此处!哪怕是睡在仓库外的廊下也可以!不亲眼看到它们启运,我无法安心!”
说罢,他竟真的找了个角落盘膝坐下,摆出了一副长期坚守的架势,引得工部各司主事们往来经过时,无不侧目。
孙元化看着这位如同守着宝藏的巨龙般的波斯使者,又是好笑又是无奈,只得吩咐属下好生照看,莫要失了待客之道,心中却也不免感慨:陛下这“清库存”的生意,做得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朱由检对波斯使者这般热情慷慨,又是御宴又是展示军械,消息自然不可能完全封锁。
这等厚此薄彼之举,几乎是立刻就得罪了本就与波斯势同水火的奥斯曼帝国使团。
奥斯曼使者们在得知大明皇帝竟然敞开了武器库,向他们的世仇出售那些令人眼热的火炮和自生火铳后,勃然变色。
他们当即气势汹汹地赶到外事部衙门,对着负责接待的鹿善继等官员,用夹杂着愤怒与威胁的语气严正抗议:“大明皇帝陛下的选择,令人极度失望!你们这是在向邪恶的异端输送屠戮正义信徒的凶器!伟大的奥斯曼苏丹及其忠诚的军队,绝不会对此坐视不理!你们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扔下这番狠话后,奥斯曼使团便带着满腔的怒火与屈辱,连基本的辞行礼仪都未顾及,径直离开了南京,北上返回。
消息传到朱由检耳中时,他正在用晚膳。
听闻奥斯曼人留下了“要让大明付出代价”的狠话后,他拿着银箸的手微微一顿,随即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眉毛饶有兴致地挑高了几分,嘴角扯出一抹混合着不屑与戏谑的笑容:“呦吼——?”
他拉长了语调,放下筷子,拿起绸巾擦了擦嘴,“看把他们能的。隔着万里瀚海和无数强邻,还不放过朕?怎么个不放过法?是他们的海军能开到朕的长江口,还是他们的苏丹亲兵能飞到朕的紫禁城?”
奥斯曼使团的威胁非但没能让朱由检收敛,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那股“你越横我越要对着干”的劲头。
既然你奥斯曼扬言不放过大明,那大明自然也没有放过你的道理!
朱由检当即召见孙元化,下达了一道让工部尚书都暗自咋舌的旨意:“孙爱卿,从武库中,拨出三十门红夷大炮,连同一年份的弹药,即刻装箱,作为朕赠予波斯朋友的‘临别厚礼’!”
这道旨意非同小可。红夷大炮乃是仿制西洋重型长管加农炮的精华,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巨大,是大明边镇防御和攻坚的利器,本质上仍属于现役装备中还算先进的存在,远非之前展示的那些“淘汰货”可比。一次性赠送三十门,这手笔堪称惊世骇俗。
当这个消息传到米尔扎·穆罕默德·沙菲耳中时,这位波斯使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先是愣在原地,随即在孙元化亲自引领下,看到那一排排黝黑沉重、泛着冷冽金属光泽的红夷大炮正被小心翼翼地装上特制的运输马车时,情绪彻底失控了。
他几乎是踉跄着扑到一辆马车旁,颤抖着手抚摸着那冰冷而坚实的炮管,仿佛在触摸一件至高无上的圣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