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在牛角山遇险、被江河救下的大学生——小文、林夏、小丁,被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打击的焦头烂额。
江河直接把他们带到了安南八柳树。
三个人以为神通广大的江河给他们找了工作,高高兴兴地跟着来了。
但到了地方又实在无言: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八柳树像样的企业也就一个野菜厂,但人家野菜厂是订单式生产:不用业务员,除了厂长,要么是技术工种、要么是生产作业,这也没有自己适合的岗位啊?
“江乡长?您让我们来……”
冯程程过来倒水:“江乡长现在也是江书记了……”
江河摆摆手,招呼他们坐下:“你们怎么干促销了?”
三个年轻人垂着头,林夏咬着嘴唇,小丁玩着手指头,闷声道:“……投了无数份简历,面试都没几个。要么说专业不对路,要么说我们工作没经验。”
“那个号称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倒是同意我们入职,就是一分钱基本工资没有,上来就是让我们摇家里人和七大姑八大姨在他们公司买保险……”
江河笑了,“稍后我个人请你们搓一 顿,吃完饭我带你们去个地方,给你们找个用武之地!”
野菜厂的厂长老赵,起初对江河塞过来三个“白面书生”直犯嘀咕:“江书记,我这里是订单生产,既不用跑销也不用跑原料!哪样他们能干?”
江河把老赵拉到一边:“老赵,不要他们下车间!让他们帮你‘宣传’!现在城里人就爱看原生态!”他们仨,就是你的‘千里眼’、‘顺风耳’、‘广播喇叭’!你是订单生产不假,但如果他们能帮你打开更大的市场,难道你们公司会不要?”
“再说了,你们集团就不需要正面的形象宣传?”
江河协调安排:厂里腾出两间闲置房间,简单粉刷当了三个人的宿舍;江河掏腰包帮他们充了饭卡,吃饭就在工人食堂搭伙,首先保证了她们食宿无忧。
工作?名义上是“助理”,但江河交给他们真正的任务,是每人一部配了稳定器的高端手机和一个硬性指标:每天至少出一条关于野菜厂、关于牛角山的短视频!
——不是泛泛地发,是要求他们先写出吸引人的创意,再搞出过硬的文案,然后出脚本拍摄、精剪……
内容为王,真诚是剑。
流量时代,草根也能撬动地球。
起初,他们的镜头是生涩的,剪辑是粗糙的。
但后来,他们拍出来的东西不但内容越来越新颖、充实,也越来越具有美感,更切合了“记录美好生活”的理念。
镜头对准了晨光中的野菜厂,记录现代化的生产线如何开理行山野菜现代化保鲜加工流程:
极速预冷、涡流清洗、精准分切/智能分级、科技定色保鲜……氮气置换包装、冷链直通……
林夏则大胆地跟着采野菜的村民上山。镜头摇晃着穿过薄雾笼罩的树林,定格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灵巧地用特制小锄头挖出一株肥硕的蕨菜。
她喘着气问:“大爷,这有啥讲究?”老人憨厚一笑:“得留根!明年它还长!老祖宗的规矩!” 视频标题:《牛角山寻鲜记:蕨菜出土的瞬间,我读懂了敬畏》。
小丁的视角更人文。他拍下了农户家里晾晒的“风景”:巨大的竹匾上,翠绿的野菜铺成斑斓的地毯,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光影斑驳。他采访了传统的腌菜师傅,听他用方言哼着古老的腌制歌谣。视频结尾,是一碟淋了麻油的凉拌山野菜,配文:《牛角山的味道,是阳光、雨露和时光共同封存的一封情书》。
爆点始于真实,火于差异。 没有精致的滤镜,没有夸张的剧本,只有扑面而来的山野气息和劳动者的质朴笑容。当《牛角山野菜厂日常》、《跟王大爷上山》、《非遗腌菜歌谣》等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快手、B站同步铺开时,起初只是小范围涟漪。
但很快:
平台算法偏爱“稀缺性真实”:他们的视频完播率高、互动强,尤其是大爷那句“老祖宗的规矩”引发疯狂弹幕。
平台流量池开始倾斜,一条《凌晨四点的野菜厂》播放量24小时破500万!
“非遗 美食”精准引爆垂直领域:美食博主纷纷转发“宝藏野菜”,文化大V深挖“腌制歌谣”背后的民俗。林夏那条《采蕨菜》视频被央妈农业频道官方号点赞转发!
喜欢权谋权色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权谋权色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