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瑜亲自提出这个问题,并且跟百官保证,他只是辅政,真正摄政的是太后,让大家不用担心,他不会插手皇室的 任何废立之事。
众人这才放心。
一转眼!
又一个月过去了。
全国的田亩清丈进入了尾声!
这日商超,户部尚书杜如海亲自带着奏疏,走了上来。
“陛下……王爷!”
杜如海将笏板高高的举起,道:“臣有大喜事要奏!”
“说!”贾瑜淡淡的道。
“是!”杜如海道:“经过一个月的清丈工作,全国田亩已经初步清丈完毕,此次清丈,我大梁在侧田亩数量有巨大 的增幅。”
“嗯!”这事在贾瑜的预料之中,道:“且说说,增了多少?”
杜如海道:“除去鞑靼、辽东和鲜丽国这些新打下来的地盘不算,全国两京十三省,共有田267亩六亿一千四百三十 五万又八千二百三十六亩四分.……”
直接精确到了分。
“嘶嘶嘶 … … ”
整个朝堂,听到了这个数字之后,所有人,无不倒抽冷气。
要知道,如今的大梁虽然强大,但是还有河西之地没有收服,整个河西走廊,都在匈奴的控制之中。
即便如此,仍旧有六亿一千万亩田亩。
比太祖初年的四亿八千万亩,又多了一亿三千万亩。
这个可以理解。
当年太祖草创天下,很多田是荒芜的状态,如今距离开国已经过去了六十年, 一代代的老百姓,在盛世之下开垦荒 地,田亩自然有所增益。
这是正常的。
而众人还清楚的记得,上次全国各地奏报之中,所有田亩却只有一亿四千万亩。
差了多少?
这么说吧,第一次报上来的数据,只有实际数据的两成。
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次隐瞒的,都是些什么人的土地?
毫无疑问!
全是达官权贵之地。
各地藩王、勋贵、公侯!
各进士、朝廷命官!
然后就是一些大地主。
这特么才六十年啊。
贾瑜都惊呆了。
从太祖皇帝开国到现在,才区区六十年的时间,土地兼并就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了?
嘶嘶嘶…..
看来,给文人太多的好处,真的是对国家一点好处都没有啊。
好在,现在摊丁入亩了。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陛下,王爷!”杜如海继续道:“按照大梁的税收标准,今年即便是不实行阶梯收税的方式,咱们今年秋赋便是按 照保守估计,应该也能收粮食九千万石以上,按照市价换算成银钱,大约能有四千五百万贯!”
“嘶嘶嘶 … … ”
众人再次倒抽冷气。
四千五百万?
一年的税收?
太多了!
朝廷不是亏空了两千多万白银么?
现在好了!
一 口气,全都给他填补完了。
“哈哈哈哈……”贾瑜忽然放声大笑:“各位……本王记得,我刚刚开始提出摊丁入亩的时候,诸位都是反对的吧!” “现在再看看……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这摊丁入亩,到底有没有让百姓流离失所?”
众人一个个的低下了头。
没有!
普通老百姓没事,倒是藩王和勋贵,宰了不少。
“臣等……愚昧!”
“王爷圣明!”
“行了!”贾瑜道:“既然摊丁入亩已经成了,本王也就既往不咎,希望日后各位大人,能够秉持忠心,为国操劳!”
“所谓,天下无不戴罪之人,择期不顺者而伐之!”
“本王希望你们能够明白这句话!”
众人抖了。
尼玛……
这是**裸的威胁百官啊。
天下无不戴罪之人。
没错……
都是当官的,在朝堂混了这么久,只要找你的错,谁还没点错?
谁特么没做过点伤天害理的事?
就算自己没做,你能保证自己的家人不在老家仗着你的势力,欺男霸女,巧取豪夺?
如果没有,那如何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财富。
贾瑜这句话就已经表明了。
你们好好干,听话就行了,在特么跟我反着走,老子一准查了你!
“臣等不敢!”众人拱手。
贾瑜道:“摊丁入亩、清丈土地,如今已经完成了,但是后续的工作,也不可懈怠!”
“内阁拟旨,通告天下个州县,让那些知县、知府们,好生看好自己的地盘,绝对不允许有欺压老百姓的存在!” “另外,全国各地地租,佃户交租, 一律不许超过三成!”
“若有人违反,杀无赦!”
贾瑜并不是空穴来风。
有些事得提前弄。
以前,地主们都不需要缴纳这么多的税收,现在清丈土地,需要缴纳更多的税赋了,他们会甘心?
比如钱塘侯那种,家里十三万亩田,按照朝廷十中取一的税收政策,每年缴纳的银钱就要有两万六千两银子。 他会甘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