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 > 第47章 钢铁之问

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 第47章 钢铁之问

作者:佛系辉哥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08:18:44

第四十七章:钢铁之问

乌篷船在细雨中轻轻摇晃,舱内陷入短暂的寂静。邓枫握着微凉的茶杯,指节微微发白。刚才的对话像一套精准的组合拳,将他赖以自信的技术外壳击得粉碎,露出了内里始料未及的虚空。

没有催促,他提起陶壶,缓缓为邓枫续上热水。氤氲的热气再次升起,模糊了他睿智的面容。

“你在课堂上对德制机枪的分析,非常精彩。”放下陶壶,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指出了它的不足,甚至提出了改进方案。这证明你不仅懂技术,更有战术眼光。”

邓枫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被认可的微光,但随即被更大的困惑笼罩。

“那么,”注视着他,目光如炬,“你认为,我们能否造出一挺比它更优秀、更适合中国士兵的机枪?”

“我们自己的机枪?”邓枫重复着这个词组,心跳骤然加速。这个念头他并非没有过,但此刻被如此郑重地提出,顿时变得无比沉重。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沿着技术的路径思考:“理论上……可以设计更轻的气冷结构,优化枪架,采用新材料……”

“材料。”他轻轻打断,这两个字重若千钧,“你说需要新材料。这材料需要什么矿石?这些矿石在哪里?开采需要什么设备?提炼需要什么技术?”

邓枫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对国内的矿产分布与开采状况知之甚少。

他继续推进,语气平稳却步步紧逼:“假设我们有了合格的原料。那么,铸造枪身、锻造枪管、加工精密零件的特殊机床,我们有吗?能自造吗?制造这些机床本身,又需要什么?维持这些机床运转所需的技师、工程师,我们有多少?培养一个能看懂复杂图纸、熟练操作的技工,需要多少年?”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锤子,敲打在邓枫认知的边界上。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悬浮在一条无比脆弱的链条末端。这条链条的起点——庞大的重工业基础、完善的教育体系——在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颗子弹,”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它的弹头需要铅锑合金,弹壳需要黄铜。一枚炮弹,需要更多的钢铁、更多的铜、更复杂的化工原料。一场战役,消耗的弹药数以百万计。”

他凝视着邓枫:“你精通如何在战场上最有效地使用它们,让每一颗子弹都发挥价值。这很重要。但你可曾算过,要支撑一场真正的现代化战争,我们需要一个多么庞大的工业体系在后方运转?”

邓枫沉默了。他眼前的马灯光晕开始晃动,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清晰的战术地图,而是一片模糊而巨大的阴影——那是中国积贫积弱的真实写照。他想起北伐途中因劣质弹药导致的伤亡,想起那些缺少零件而瘫痪的火炮,想起上海滩码头堆积如山的洋货。

他一直以来追求的“技术”,在这一刻显露出其无根浮萍的本质。

看着他脸上血色渐褪,看着他眼中自信的光芒被震惊与迷茫取代,知道火候已到。他不再需要抛出更多具体的问题,那由无数个“如何制造”、“从哪里来”构建起的现实壁垒,已经矗立在这个年轻天才的面前。

“一挺机枪,很好。”最终总结,话语如洪钟大吕,“但支撑起千千万万挺机枪,支撑起一个国家国防脊梁的,是铁,是钢,是煤,是电,是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是系统化的科学教育。”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的分量完全沉淀,然后望着邓枫的眼睛,问出了那个将贯穿邓枫一生的问题:

“你精通战场上的‘杀敌技’,这很好。但你可曾深思过,支撑我们民族不再受欺辱、真正获得新生的‘救国之术’,它的根基,究竟在何处?”

雨声不知何时变大了,哗啦啦地敲击着船篷,也敲击在邓枫骤然失去屏障的心上。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