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的硝烟尚未散尽,金陵城已感受到战争的迫近。林逸站在城墙上,用望远镜观察着长江航道,日本军舰的身影不时出现,如同游弋的鲨鱼。
“少帅,蒋介石密电。”陈明递过电报,“要求我们派兵参与围剿赣南的红军。”
林逸扫了一眼电报,冷笑一声:“回电:日军压境,东南防务吃紧,无力分兵。”
他知道历史的走向——此时正是红军长征前夕,若按蒋介石的要求参与围剿,不仅会消耗抗日力量,更会错过备战的关键时期。
回到大帅府,林宗棠面露忧色:“逸儿,如此直接拒绝,恐怕会与蒋介石彻底闹翻。”
“父亲,蒋介石的心思不在抗日上。”林逸展开地图,“您看,他正在修建的国防工事,全部是针对内战的。而日本人已经在华北蠢蠢欲动。”
正说着,宋晓晓匆匆进来:“少帅,我们的一艘货船在东海被日本军舰扣押,说是运送违禁品。”
林逸眼神一凛:“船上装的什么?”
“主要是药品和机床,都是我们工厂急需的。”宋晓晓递过文件,“日本人明显是故意刁难。”
林逸沉思片刻:“晓晓,通过你在英国的关系,向国际社会曝光这件事。陈明,命令海军做好战斗准备,但不要先开火。”
三日后,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日本军舰非法扣押民用商船的报道,引起国际舆论哗然。在日本方面被迫放行货船的同时,林逸的海军与日本军舰在东海形成对峙。
“少帅,日军发来最后通牒,要求我们道歉并赔偿。”海军司令报告。
“告诉他们,”林逸站在旗舰甲板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对面的日军军舰,“在中国的领海,该道歉的是他们。”
对峙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日军军舰悻悻退去。这场不流血的外交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士气。
然而林逸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他加紧备战步伐,亲自督导长江防线的建设。
“防线要纵深配置,重点防御与机动防御相结合。”林逸在军事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学习红军的游击战术,让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他的推动下,东南七省建立了全民军事训练制度,连妇女儿童都学习基本的防空防毒知识。宋晓晓组织女子救护队,培训了大批战地护士。
民国二十二年春,林逸的兵工厂再次取得突破——成功仿制出德国MG34通用机枪,并进行了改进,使其更适合中国士兵使用。
“命名为‘金陵二式’。”林逸在试射现场宣布,“月产量要达到500挺。”
与此同时,秘密进行的原子弹研究也取得进展。在林逸的超前知识指导下,科研团队已经初步掌握了核裂变原理。
“少帅,这是我们在山西发现的铀矿石样本。”地质专家兴奋地报告,“纯度相当高。”
林逸仔细查看样本:“立即建立秘密采矿点,但要绝对保密。这是我们对抗日军的终极武器。”
五月,日军在华北不断挑衅,战争一触即发。林逸联合其他抗日将领,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少帅,蒋介石密令特务监视我们。”陈明报告,“要不要清理掉?”
“不必。”林逸摆摆手,“让他看,看看我们是如何备战的。”
他故意开放部分军事设施让特务“侦察”,展示强大的国防实力。这些情报传到蒋介石耳中,使他不得不重新评估林家的实力。
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蒋介石终于发表庐山讲话,宣布抗战。
“父亲,时机到了。”林逸穿上戎装,“我请求率军北上抗日。”
林宗棠看着已经成熟稳重的儿子,老泪纵横:“去吧,让日本人看看,我们林家的男儿不是孬种!”
北上途中,林逸特意绕道宁安,与**领导人秘密会面。
“林将军深明大义,我党人十分敬佩。”周同志紧握他的手,“我们愿意全力配合将军抗日。”
“周同志客气。”林逸真诚地说,“抗日不分党派,只要真心打鬼子,就是我的同志。”
他留下大批武器弹药给八路军,约定建立情报共享机制。这一举动为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月,林逸率部在山西娘子关与日军板垣师团遭遇。这是新式武器的首次大规模实战检验。
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凭借优势火力疯狂进攻,但林逸的部队凭借“金陵”系列武器的优异性能,打得日军寸步难行。
“报告!左翼阵地被突破!”
“调预备队,把金陵二式机枪全部压上!”林逸亲自到前线指挥。
新型机枪喷射出炽热的火舌,日军成片倒下。战斗持续三天三夜,日军始终无法突破防线。
“八嘎!支那军什么时候有这么强的火力?”板垣征四郎暴跳如雷。
娘子关大捷的消息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抗战信心。林逸被誉为“抗日战神”,他的治军经验和武器设计被各战区学习推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