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卸下盟主重担,回归阔别已久的瑶光峰,并未如外界某些揣测那般沉寂或消沉。相反,她以一种近乎苦修的方式,将自己隔绝在峰顶最为幽静、也最为接近天穹的“静心崖”上。这里云海缭绕,松涛阵阵,是瑶光峰历代先贤静思悟道之所。
每日,东方天际尚未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尚且隐匿在群山背后之时,岁岁便已端坐于崖边那块被岁月磨得光滑如玉的“悟道石”上。她闭目凝神,迎接着天地间最纯净的朝露与紫气,体内那蕴含着天地至理的琉璃剑意,如同温润的溪流,开始缓缓流转。这流转并非为了攻伐,而是以一种极其精微、极其耐心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梳理、抚慰着那被“噬道咒”的阴寒之力与先前激战留下的暗伤所扰乱、淤塞的道源与经脉。这个过程缓慢而痛苦,如同用最细的丝线缝合最深的内伤,但她日复一日,不曾有丝毫懈怠。
待到午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崖边的空地上,岁岁便会起身,手持那柄与她性命交修的琉璃长剑,开始演练剑招。她的剑舞不再追求极致的速度与凌厉无匹的锋芒,反而变得舒缓而圆融。每一式起承转合,都仿佛在与周遭的天地气息相呼应。她不再试图去“征服”力量,而是开始学习“聆听”力量、“引导”力量。剑锋划过空气,带起的不再是尖锐的破风声,而是一种低沉的、与风共鸣般的嗡鸣。剑气内敛,少了几分逼人的锐气,却多了几分洞察本质的通透感,仿佛能映照出万物运行的轨迹。
有了此前与明河决战、多次对抗诅咒的生死历练,她对道源之力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运用层面,开始触及更深层次的本质。她逐渐明白,道源并非只是无坚不摧的利刃,更是滋养万物、调和阴阳的根基。她开始尝试借助道源那生生不息、包容万象的特性,来调和体内因诅咒与伤势而产生的冲突气息,如同高明的医者,以本源之力温养、化解那盘踞不散的诅咒余孽。
有时,她会打坐至深夜,万籁俱寂,唯有崖下云海在月光下缓缓流淌,如同沉默的银色河流。在她沉浸于深层次悟道之时,指尖无意识流转的琉璃光华,会自然而然地与清冷的月华相互交融、辉映。而在她丹田深处,那层如同阴影般缠绕在道源光团周围的淡淡黑气,也在这日复一日、水滴石穿的纯净道韵滋养与冲刷下,极其缓慢地、却又真实可见地,悄然淡去些许。希望,如同岩缝中挣扎出的嫩芽,虽微小,却顽强。
这日,她正于静心崖上,试图将一缕过于躁动的火灵力融入剑意之中,心中却莫名一动,仿佛有一股无形的牵引力,自瑶光峰山腰处的藏经阁方向传来。那感觉玄之又玄,并非声音或图像,更像是一种源自道源本身的共鸣。
她循着这份感应,来到了瑶光峰那栋古朴厚重、藏书浩如烟海的藏经阁。此处收藏着瑶光峰历代先辈收集、注解乃至自创的功法典籍、游记杂谈,许多都已蒙尘多年。岁岁摒退值守弟子,独自在高达数丈的书架间漫步,灵觉如同最敏锐的触角,细细感知着那冥冥中的召唤。
最终,她的脚步在阁楼最深处、一个积满灰尘的角落停下。那里放置着一个毫不起眼的乌木匣子,上面没有任何标识。她轻轻拂去尘埃,打开匣盖,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卷以不知名银色丝线编织而成的古老卷轴,入手微凉,材质非帛非纸。
展开卷轴,开篇几个古朴大道、仿佛蕴含星辰轨迹的文字映入眼帘——《星穹秘录》。
“这是…?” 岁岁心中微讶,她从未在瑶光峰的藏书目录中见过此物。她凝神细读下去,越是翻阅,心中便越是惊骇,如同掀开了历史尘封的一角,窥见了一个关乎天地存亡的惊人秘密!
这卷《星穹秘录》并非功法秘籍,而是一份记载着上古秘辛的文献。其中明确记载,那位开天辟地、传下大道源流的道祖,在其即将超脱此方天地、踏破虚空而去之前,曾以无上神通推演未来,预见在遥远的后世,天地将迎来一场席卷万物、颠覆秩序的“无量劫”!
为了给后世苍生留下一线生机,道祖并未仅仅留下那三件威力无穷的至宝——造化炉、时空镜、混沌剑。他更以**力,于冥冥虚空之中,开辟了一处独立于现世之外的玄妙秘境——星穹秘境!
秘录中隐晦提及,星穹秘境之中,藏有道祖对其毕生所学、对天地本源最核心的感悟与传承,那才是他留给这方世界真正的希望火种!然而,秘境设有极其严苛的禁制,唯有真正领悟了“道源”之力,得到道韵认可之人,方能感应其存在,并寻得进入之法。
“星穹秘境…” 岁岁合上卷轴,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低声喃喃自语。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丹田内的道源光团,在阅读这卷秘录时,产生了清晰的共鸣与渴望。她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处神秘的秘境之中,或许就隐藏着彻底根治“噬道咒”,乃至应对那场预言中“无量劫”的关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