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空气有些凝滞。
张启明和孟晓面前的茶水已经凉了,两人脸上的愁云,比窗外的阴天还要厚重。
“张制片,孟导。”
凌夜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将平板电脑转向二人,屏幕上是《星火的约定》那张流光溢彩的宣传海报。
“我们和它,不是一回事。”
孟晓苦笑一声:“凌老师,现在说这些…他们是航空母舰,我们是小舢板,还是在同一个航道上。”
“所以,我们不走他们的航道。”
凌夜指尖轻点,海报切换成《转角遇到她》那张色调温和的剧照。
“他们卖的是烟花,漫天璀璨,人人都抬头看,但烟花散尽,也就忘了。我们卖的,是炭火。看着不起眼,丢在角落里,可一旦有人靠近,就能感受到那份暖意。这火,能暖人心,也能燎原。”
张启明皱着眉,没太听懂这套说辞:“凌老师,你的意思是?”
“放弃所有与《星火的约定》正面比较的宣传。”
凌夜的语气平静却有种不容辩驳的说服力。
“不比投资,不比阵容,不比流量。他们要热搜,我们不要。他们要全网刷屏,我们要静水深流。”
韩磊听得心头一紧,这不就是躺平任嘲吗?
凌夜继续道:“我们的宣传核心,只有一个——共鸣。将剧集里最能触动人心的情感片段,和《想见你》这首歌,揉在一起。然后,把另一个故事也放出去。”
“另一个故事?”孟晓有些好奇。
“阿曜的故事。”凌夜的目光扫过众人。
“一个曾经站在星光下,却被人硬生生拽进尘埃里的声音,现在,他唱了一首关于执念和等待的歌。这个故事,不比那些虚构的偶像剧本更动人吗?”
张启明和孟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反应中看到了一丝触动。
利用歌手的真实经历为歌曲背书,这在南炽州,算是一步险棋,但不得不说,极具话题性。
“具体怎么做?”张启明追问。
“很简单。”
凌夜看向韩磊。
“韩哥,动用你的人脉,不是去买热搜,而是去那些真正听歌的地方。小众音乐论坛,怀旧音乐社群,资深乐迷的圈子。把阿曜演唱的片段,配上几句引人遐思的文案,比如‘一个被遗忘的声音’,或者‘他曾是星辰,为何蒙尘’,像撒种子一样,撒出去。”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做得要像‘无意间’的发现和分享,而不是官方的通稿。”
“这是…”孟晓喃喃道,“故事化营销?”
“不,”凌夜摇头,纠正道,“这是让一个好故事,被它该有的听众,自己找到。”
会议结束,张启明一扫颓气,拍板决定就按凌夜的方案办。
他被“炭火燎原”的比喻说动了心。
接下来的几天,幻音文化工作室和剧组宣发团队开始悄无声息地行动。
肖雅每天泡在各种论坛和社交小组里,用不同的马甲,将精心剪辑的音频片段和带着悬念的文案,不着痕迹地发布出去。
韩磊则联系了几个相熟的独立乐评人,没有塞钱,只是请他们“品鉴”一首有趣的新歌。
两周后,约定之日到来。
《星火的约定》在三大平台黄金时段同步上线,开播数据如同预料中那般,轰然引爆。
短短数小时,播放量破亿,相关话题霸占了热搜榜前十的五个席位。
光影盛宴集团内部,一片欢腾。
而《转角遇到她》,则在一家二线平台的下午四点档,悄然上线,一次性4集。
幻音文化工作室里,气氛压抑。
“数据…数据很难看。”肖雅看着电脑屏幕,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和《星火的约定》比,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韩磊烦躁地在办公室里踱步,手里的烟点燃了又掐灭。
“我就知道!下午四点档,狗都不看!凌夜,我们是不是玩脱了?”
凌夜正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他睁开眼,脸上不见半分焦急。
“韩哥,别看数据,看评论。尤其是那些写了超过一百个字的评论,看看他们说了什么。”
肖雅依言操作,点开了为数不多的几条长评。
“下午摸鱼,随便点开一部剧,没想到片尾曲直接把我听傻了。这是什么宝藏歌曲?歌手是谁?声音里有故事啊!”
“本来是冲着男女主颜值看的,剧情一般,但片尾曲一出来,我直接泪目了。
‘想见你,只想见你,未来过去,我只想见你’,配上男主一次次穿越失败的画面,后劲太大了!”
“这歌有毒!我已经循环一个小时了!查了一下歌手叫阿曜,没什么资料,有谁知道他吗?”
评论不多,但几乎每一条,都提到了《想见你》。
与此同时,南炽州各个角落里,相似的故事正在上演。
一个加班到深夜的白领,疲惫地刷着手机,偶然点开了朋友分享的歌曲链接。
阿曜沧桑的歌声流淌出来,她摘下耳机,趴在桌上,肩膀无声地耸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