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茹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崇祯皇帝激动得难以自持,脸上混合着狂喜、敬畏与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仿佛肩上沉重的江山社稷,此刻终于有了最坚实的倚仗。
“此间事已了。”云茹空灵的声音再次响起,将众人从震撼中唤醒,“蓟州之事,不容再延。”
话音落下,她不再多言。周身那温润的青辉微微一亮,身影便如同轻若无物般,缓缓升空。向着东北方向——正是蓟州卫所在的方向,飘然而去。
“恭送仙师法驾!” 崇祯皇帝率先反应过来,连忙再次深深躬身行礼,声音充满了无比的恭敬与感激。
“恭送仙师法驾!!” 在他身后,官员、侍卫、宦官如同潮水般再次跪伏下去,齐声高呼,声浪汇聚成一股洪流,直上云霄,表达着最崇高的敬意与送别之情。
无数道目光追随着空中那渐行渐远的青色身影,充满了无尽的崇拜、敬畏与依依不舍。他们看着她飞越过紫禁城的重重殿宇,飞越过朱红色的宫墙,身影在蔚蓝的天幕下变得越来越小,却依旧清晰。
城内的百姓们也看到了仙师离去的方向,纷纷朝着东北方跪拜祈祷:“恭送仙师娘娘!”
“仙师娘娘保佑!”
“仙师娘娘一路平安!”
他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汇聚成另一股来自民间的声浪,与皇宫内的送别声遥相呼应。
直到那青色的光点彻底消失在东北方的天际,众人仍不愿起身,久久无法从方才那改天换地、点化万灵的神迹中回过神来。
空气中,还残留着龙吟凤鸣的清越回响,鼻尖还能嗅到仙鹤带来的清灵之气与金水河飘来的、蕴含着奇异生机的湿润水汽。
目光所及,那些已然恢复平静的瑞兽雕塑——承天门前目光灼灼的白玉麒麟狮、丹陛两侧优雅静立的青铜仙鹤、太和殿顶微微闪光似乎下一刻就要腾空而起的吻兽、以及金水河旁昂首摆尾的蚣蝮——
无一不在无声却尤里地宣告着:一切都不一样了。这座古老的皇城,已然被赋予了神性。
最终,是崇祯皇帝率先从极致的震撼中缓缓清醒过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似乎都格外清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活力,滋润着他的肺腑,也稍稍平复了他那如擂鼓般狂跳的心脏。
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体内那股丰饶之力,与这座皇城、与那些沉默的瑞兽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一种前所未有的底气与责任感,油然而生。
他缓缓转过身,面向依旧处于失神状态的文武百官。他的目光扫过众人脸上那残留的惊骇、迷茫、狂喜、以及一丝不知所措,缓缓开口,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稳与力量:
“众卿……平身。”
这两个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瞬间打破了现场的凝滞。
群臣们如梦初醒,身体有些僵硬地、相互搀扶着站起身来。
他们的官袍大多被汗水浸湿,有些人腿脚发软,几乎站立不稳,需要依靠同僚的支撑。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再次敬畏地扫过那些瑞兽,最后聚焦在皇帝身上。
“今日……仙师降临,点化瑞兽,赐福圣河,乃旷古未有之祥瑞,亦是我大明国运昌隆、得蒙天眷之铁证!”
崇祯的声音逐渐拔高,充满了帝王的威严与激动。
“此非朕一人之福,乃天下万民之福,更是列祖列宗护佑之果!”
他向前迈出一步,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位大臣:“仙师恩泽,天高地厚。吾等君臣,更当兢兢业业,勤勉政事,推行新政,安抚百姓,方不负仙师所托,不负这皇天厚土!”
“陛下圣明!”首辅周延儒率先反应过来,扑通一声再次跪倒,声音哽咽,“臣等必肝脑涂地,竭忠尽智,辅佐陛下,开创盛世,以报仙师天恩!”他这话语,几乎是吼出来的,充满了誓死效忠的决心。
“臣等必肝脑涂地,辅佐陛下!”所有大臣再次齐刷刷跪倒,这一次的呼喊,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与真诚。
仙师的手段他们见识了,仙师的恩泽他们也感受到了,更重要的是,仙师认可了皇帝!这意味着,紧跟皇帝的步伐,推行新政,就是顺应天意!任何迟疑和摇摆,都可能招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同时也可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遇。
崇祯看着下方跪倒的臣子,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经此一事,他在朝堂上的权威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仙师的认可与加持,比任何兵权、权谋都更有力量。
“众卿请起。”他再次抬手,语气缓和了些,“王承恩。”
“奴才在!”王承恩连忙上前,他的脸上同样激动得通红。
“传朕旨意:”崇祯沉声道,
“第一,将今日仙师临朝、点化瑞兽、赐福圣河之事,明发天下,使万民皆知天恩浩荡!”
“第二,着钦天监择吉日,朕将亲率百官,于承天门祭祀天地,叩谢仙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