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放下手机,纸上的字还摆在桌角。他没再看第二眼,光联动力的发布会通稿在他手里像一张废纸。但这次他没笑,也没敲桌子,只是把笔盖拧紧,放回笔筒。
三声轻响后,门被推开。
品牌部的小林抱着笔记本进来,身后跟着两个穿西装的人。其中一个金丝边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进门就伸手:“老总,我是彼得,星光广告亚太区创意总监。”
老夫子起身握手,力道不重也不轻。
“坐。”他说。
小林打开投影,画面跳出一组设计图:深蓝底色,银色线条勾出地球轮廓,中间是公司LOGO,下方一行英文标语闪了两下,又换成法文、西班牙文。
“这是我们为海外市场定制的品牌升级方案。”小林语速很快,“视觉系统全面国际化,色调采用科技感冷色系,搭配动态光影效果,适配各大社交平台投放标准。”
屏幕切换到一组海报概念图。一个穿白大褂的外国工程师站在灯下,背景是城市夜景,旁边写着“照亮未来”。
彼得接话:“我们调研了二十个主流市场,消费者对‘高科技’‘全球化’的联想集中在简洁、冷静、权威的视觉语言上。这套方案能快速建立专业形象。”
老夫子没点头也没摇头,只问了一句:“渔民阿强的直播课视频,你们看了吗?”
三人一愣。
小林低头翻资料:“那个……用户故事类素材,我们归在社区运营板块,还没纳入主品牌叙事。”
“为什么?”老夫子说。
“因为……”小林卡了一下,“它不够‘高端’。画面抖,收音杂,主角还是个学生。”
彼得补充:“品牌形象需要统一调性。我们不能让用户觉得你们的产品和渔村电线绑在一起。”
老夫子没反驳,转身打开电脑,调出后台数据。
屏幕上跳出一串数字:阿强直播课观看量十万两千,越南村庄应急供电视频转发五千三百次,泰国代理培训现场照片被当地教育组织转载。
“这些不是播放量。”他说,“这是信任值。”
他点开一段新上传的视频。画面里暴雨倾盆,发电机在棚屋外轰鸣,一个小女孩坐在桌前写作业,灯光稳定。镜头扫过设备外壳,上面贴着几张防水胶带,还有手写的电压标记。
“他们用我们的机器,在雨夜里给孩子留了一盏灯。”老夫子说,“这不是广告能拍出来的。”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彼得盯着屏幕,眉头微动:“这孩子……真的靠这台设备写完作业?”
“第二天考试全班第一。”老夫子关掉视频,“我们卖的从来不是灯,是人在难处还能坚持做事的机会。”
小林低头记了什么。
老夫子打开金手指,输入关键词“国际品牌成长路径”。三秒后,界面弹出三项结论:
第一,真正被记住的品牌,都讲了一个真实问题如何被解决的故事;
第二,环保承诺如果看不到行动,就是口号;
第三,用户自己拍的内容,比广告片传播快三倍以上。
他把报告投到大屏上。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两件事。”他说,“技术创新必须露出来,环保实践必须看得见。”
彼得摘下眼镜擦了擦:“您的意思是,不走传统品牌包装路线?”
“包装解决不了认知。”老夫子说,“你们可以设计画面,但内容必须来自现场。谁改了电路,谁接了电源,谁在停电时点亮了教室——这些人,才是我们的品牌代言人。”
小林抬头:“可这样会不会显得太朴素?高端客户会觉得我们不够实力?”
“那你说,什么叫实力?”老夫子反问,“是PPT里的地球动画,还是有人在台风天还能用你的设备给医院供电?”
没人回答。
老夫子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光之所系**。
“这不是翻译。”他说,“这是我们想做的事的名字。哪里需要光,我们就让光能撑住。不管那里有没有电网,有没有钱,有没有人管。”
他回头看着彼得:“你们能拍这个吗?”
彼得沉默几秒,点头:“能。但需要真实案例支持,不能摆拍。”
“我给你们三个月。”老夫子说,“第一批片子,从阿强开始。他在渔船上接线的过程,全部公开。第二站去越南村庄,拍他们怎么用旧零件搭应急系统。第三站泰国,记录代理培训本地技师的全过程。”
小林急了:“这些画面都不完美啊!背景乱,光线差,连设备都是改装的!”
“那就别修图。”老夫子说,“越真实越好。我们不是选美,是做事。”
彼得忽然笑了:“您是想让竞争对手看不懂我们在打什么牌?”
“不是让他们看不懂。”老夫子坐下,“是让他们抄不了。他们能抄外壳,能抄价格,但他们抄不了渔民手上的茧,抄不了孩子写作业时的眼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