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能源局的电话挂断后,大番薯坐在椅子上没动。他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一下又一下。
老夫子站在窗边,看着外面临时棚的钢架已经立起一半,工人们正在焊接横梁。电钻声一阵接一阵,像是某种有节奏的鼓点。
“他们要来考察。”大番薯说,“得让他们看到东西。”
“不只是看。”老夫子转过身,“是要让他们看到人用得好。”
“那得先让人用上。”大番薯皱眉,“五百台,不多。”
“够了。”老夫子走到办公桌前,打开平板,“选三个试点城市,优先光照足、电网不稳的地方。用户要有光伏基础,这样搭配使用效果更明显。”
“还要做培训?”
“不用。”老夫子摇头,“说明书印大字,配上图。谁家没个会看手机的年轻人?”
大番薯想了想,“要是坏了呢?”
“配件两天内送到。”老夫子说,“村级代理点我们先签十个,覆盖主要区域。修不了就换,旧机回收翻新。”
“成本压得住吗?”
“压得住。”老夫子调出系统界面,“控制板已经简化,外壳用可拆卸结构,组装快,维修快。单台物料九百以内,人工摊下来不到五十块。”
大番薯叹了口气,“你说得都对,可我心里还是发虚。”
“你每次都说发虚。”老夫子看了他一眼,“上次清库存,你说货砸手里怎么办;上上次税务整改,你说查到就是大事。哪次真出事了?”
大番薯没说话,低头翻笔记本。
五天后,市场调研人员提着文件夹走进公司会议室。他穿着灰色夹克,头发有点乱,进门时抖了抖肩膀上的雨水。
“刚从南岭村回来。”他把文件夹放在桌上,“那边下了三天雨,停电十七个小时,用户全靠储能箱撑着。”
老夫子翻开报告第一页。
“五百台投放完成,覆盖浙江、湖南、广西三地十二个村庄。”调研员指着数据表,“九成用户表示‘比预期好用’,主要用途是冰箱供电、夜间照明和手机充电。维修响应平均四十一小时,最慢的一次是因为山路塌方。”
“故障率多少?”老夫子问。
“报修三十七台,实际问题二十九个。”调研员说,“大多是接线松动或开关接触不良,现场就能处理。真正需要返厂的只有六台。”
“用户愿意再买吗?”
“三十七个人明确表示想再买一台。”调研员翻开问卷汇总页,“还有五十五人说‘如果价格合适会考虑’。有人想给农舍配一个,有人说要送给老家父母。”
大番薯抬起头,“真的?”
“我录了几个视频。”调研员掏出手机,点开一段画面。
一位老人正蹲在地上,笑着把插头插进储能箱,“这个能给电视供电,娃儿回来能看动画片。”旁边的小孙子拍着手跳起来。
镜头一转,另一个用户指着墙角的备用模块,“坏了也不怕,打个电话,第二天人就来了。换个板子八十块,比请电工便宜。”
大番薯看得眼睛发亮。
“还有这个。”调研员切到第三段视频。
一个年轻妇女正在厨房做饭,灶台用的是电磁炉,“以前不敢用,怕突然断电饭半生不熟。现在放心了,储能箱连着光伏板,白天充晚上用,一个月电费少了两百多。”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大番薯忽然开口:“会不会……只是运气好?”
“什么运气?”老夫子抬眼。
“样本小,万一后面大批量出问题呢?”大番薯搓了搓手,“之前那些同类产品,刚开始都说好,三个月后全回来了。”
老夫子没说话,打开金手指系统,输入参数:区域分布、使用强度、故障频率、能耗表现。
屏幕上开始生成动态模型。
一条曲线缓缓上升,旁边跳出文字说明:未来六个月内,在现有服务模式下,用户留存率预计达85%,净推荐值突破40,属行业中上水平。
“如果追加社区培训和村级代理点建设呢?”老夫子继续操作。
画面刷新,新曲线拉得更高,最后定格在一句话上:市场规模三年内可翻十倍,建议加速复制试点经验。
大番薯凑近看,“这……是真的?”
“系统不会骗人。”老夫子关掉界面,“数据来自真实反馈,不是凭空算的。”
“可我还是不敢信。”大番薯低声说,“以前我也信过别人说的‘前景广阔’,结果亏得裤子都不剩。”
老夫子没反驳,而是调出一段视频。
画面里是个偏远山村,天刚黑,整条村只有几户人家亮着灯。镜头推进,一户门口贴着红纸,写着“储能示范户”。
屋里,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饭,头顶的LED灯照得很亮。孩子低头写作业,老人看电视,声音不大但清晰。
调研员的声音响起:“这家用了两个月,每天充七小时,放电十小时以上。上周雷击导致线路损坏,储能箱自动切换供电,冰箱里的肉一点没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