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斜照在茶杯上,水已经凉透。陈小姐盯着屏幕,手指慢慢移开键盘。
老夫子站在她工位旁边,没说话,只是轻轻把一张便利贴贴在她显示器边缘。上面写着:“你昨天问的工具,我整理了入门资料。”
她抬头看他。
“不是非要你现在用。”他说,“但别因为别人的态度,就觉得自己不该试。”
她低下头,声音有点哑:“他们根本不想听我说什么。”
“不是不想听。”老夫子靠着桌角,“是他们怕听懂了就得改。”
她愣了一下。
“你提的方案比他们强,这才是问题。”他笑了笑,“谁愿意承认,一个‘外人’比自己团队更懂自己的事?”
她嘴角动了动,没笑出来。
“可我还是被当成了多管闲事的人。”
“那你到底是想帮项目,还是想让他们夸你懂事?”他反问。
她怔住。
“如果你真觉得那套分类没用,可以不改。但现在明明有用,你却因为怕被人说插手,就缩回去——这不叫谦让,这叫投降。”
她手指微微蜷起。
“我不是投降……我只是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那就换方式。”他说,“不是所有门都得撞开。有人开门前要先听见声音,有人得看到好处才肯动。”
她抬起头:“可我已经说了我的想法。”
“你是直接递了份文档。”老夫子摇头,“就像端着一盘菜给人吃,连筷子都没给。”
她眨了眨眼。
“你有没有先问问他们最近忙不忙?项目卡在哪一步?客户投诉是不是越来越多,搞得大家睡不好觉?”
她沉默了。
“你一上来就给了解法,但他们还没说疼呢。”他语气平缓,“谁会立刻接受一个陌生人说‘你病了,吃药吧’?”
她慢慢呼出一口气。
“所以……是我太急了?”
“你不急。”他说,“你比谁都清醒。只是忘了,职场里有时候说得对不如说得巧。”
这时秦先生从走廊走过来,手里拿着两个饭盒。
“还在聊这个?”他把其中一个放在陈小姐桌上,“我刚吃完,看你没动午饭,顺手带了个新的。”
她愣了下:“谢谢。”
“别谢我。”秦先生靠在旁边的隔板上,“要谢就谢老夫子。他刚才在会议室门口拦住我,说你这边需要支援。”
“支援?”她看向老夫子。
“不是战斗支援,是脑力支援。”老夫子耸肩,“我一个人嘴笨,怕你说服不了自己。”
秦先生笑了:“我支持你的想法很久了。跨部门协作这事,本来就不该分你我。你们行政看数据的角度,反而能补上前线看不到的地方。”
“可他们觉得我不懂业务。”
“谁一开始就懂?”秦先生说,“我去年接手新模块时,也被说成‘纸上谈兵’。后来客户满意度涨了十五个点,他们才闭嘴。”
她看着他。
“关键是别停。”他说,“第一次被拒,第二次被敷衍,第三次他们才会意识到——这个人不会走。”
老夫子点头:“你现在的问题不是能力不够,是节奏错了。你想一步到位,结果吓到了人。”
“那该怎么走?”
“先靠近。”秦先生说,“比如下次见面,别说‘我有个方案’,而是说‘我看了你们最近的压力点,想看看能不能分担一点’。”
“态度放低?”她皱眉。
“不是低头。”老夫子纠正,“是让人感觉你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接管的。”
“然后呢?”
“然后等机会。”秦先生说,“等他们遇到搞不定的事,自然会想起你说过的话。那时候再提建议,就是雪中送炭,不是指手画脚。”
她慢慢点头。
“我可以试试……但要是又失败呢?”
“那就再试。”老夫子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只要方向对,走得慢不怕。”
“可我不想给他们留下纠缠的印象。”
“这不是纠缠。”秦先生认真地说,“这是坚持。区别在于,纠缠是不管别人接不接受都硬塞;坚持是你一直在场,随时准备配合。”
她看着两人。
“你们真的觉得……我还应该继续?”
“不是应该。”老夫子说,“是你自己知道该做,只是被泼了冷水,冷得不敢动了。”
她嘴角终于扬了扬。
“来。”老夫子拿出手机,“现在就把上次发的文档重新命名。”
“改名字?”
“对。”他点开她的电脑,“原来的标题是‘客户投诉分类优化建议’,太像指导手册了。改成‘近期投诉趋势观察与初步整理’。”
她看着新标题,若有所思。
“再加一句说明:仅供内部参考,欢迎补充调整。”
“这样听起来就没那么强势了。”秦先生点头。
“最后。”老夫子打开金手指界面,快速调出分析结果,“系统刚出了个反馈——你之前沟通的方式,信息密度太高,情绪铺垫太少。对方接收时容易产生防御心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