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还面朝下扣在桌上,屏幕已经熄灭。老夫子没再去翻它。他知道有些事来了,躲不掉。
桌上的电脑还在运行,页面停留在《应急预案·版本B》的开头。他刚敲完第一行字,电话就响了。
是董事长秘书打来的。
“董事长请您马上过去一趟,办公室等您。”
“好。”他回得干脆,关掉文档,起身时顺手把椅子推了回去。
走廊比平时安静。他走得不快,也没人从旁边经过。这让他想起半小时前那条短信——“你准备好了?”——现在想来,像是某种预兆,但不是针对宏远的事。
董事长办公室的门开着。
三位高层坐在沙发上,董事长站在窗边,手里捏着一支笔,没说话。看到老夫子进来,他点了下头,示意坐下。
没人寒暄。
董事长转过身,直接开口:“公司要动一动结构了。”
老夫子没问为什么。他知道原因。最近几个项目收缩,客户流失率上升,账面看着稳,实则撑不了太久。
“董事会决定,启动人员优化程序。”董事长说,“这次,由你牵头。”
老夫子点头。
旁边的副总裁补充了一句:“不是乱裁,也不是赶人走。要科学,要公平,不能出乱子。”
“我明白。”老夫子说,“先做评估模型。”
董事长露出一点笑意:“就知道你会这么想。数据、绩效、岗位必要性,都算进去。别让人说我们凭感觉做事。”
“我会用系统跑一遍。”老夫子说,“把主观因素降到最低。”
“好。”董事长拍了下桌子,“明天上午,你要拿出初步框架。后天开始,和人力资源、秦先生他们一起细化方案。”
会议结束得很快。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情绪波动。就像讨论一个普通的流程调整。
老夫子回到工位,坐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金手指。
界面跳出来,他点进“组织效能分析”模块。系统提示需要导入六个维度的数据:部门产出比、个人KPI达成率、跨部门协作频率、岗位可替代性、在职时长、员工稳定性评分。
他一条条勾选,开始同步。
进度条缓慢推进。他盯着看,脑子里已经在拆解逻辑链:哪些部门冗余最多?哪些岗位虽然低产但关键?哪些人看起来忙,其实只是重复劳动?
正看着,消息弹了出来。
大番薯发的。
“师父!听说你要管裁员?!”
老夫子顿了一下,回:“谁告诉你的?”
“全楼都在传!”大番薯秒回,“有人说你要砍掉一半人,还有人说财务部整个组都要走。”
老夫子皱眉:“别信这些。”
“那你是不是真的要裁人啊?”大番薯问。
“公司在调整。”老夫子回,“不是我想不想,是必须做。”
“那你……会不会很难受?”大番薯突然问。
老夫子看着这句话,手指停在键盘上。
他没难受。至少现在没有。他只是觉得这件事重。
像背一块看不见的石头走路。
但他不能这么说。
他回:“数据说话,不是个人好恶。”
发完这条,他关掉聊天窗口,重新看向分析界面。
第一批数据加载完成。屏幕上跳出三个高亮区域:客服中心外包组、市场推广临时岗、行政支持协理岗。这三个部门的冗余度超过百分之六十八,人均产出低于标准线三成以上。
他记下编号,准备下一步做压力测试。
这时候,茶水间的门被推开,两个员工走出来,一边走一边聊。
“听说了吗?老夫子要搞裁员评估。”
“真的假的?他不是最讲理的那个吗?”
“所以才让他来啊,要是换别人,早就乱套了。”
老夫子听着,没抬头。等他们走远,他才轻轻呼出一口气。
他知道有人会怕他。也有人会觉得他是救星。但更多的人,只是想知道——我会不会被裁?
他不想当审判者。但他必须做这个事。
电脑右下角弹出提醒:模型构建进度47%,预计剩余时间22分钟。
他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有点凉了。
又一条消息跳出来。
还是大番薯。
“师父,你要保重啊。别晚上熬夜弄这个,伤身。”
后面还跟了个表情包,一只胖熊猫抱着竹子流泪。
老夫子嘴角动了下。
他没再回,而是打开新文档,命名为《裁员评估模型_v1》。
然后继续往下拉参数设置。
岗位稳定性这一栏,系统建议加入离职倾向预测算法。他点进去看了看,发现需要调用员工近三个月的加班频率、请假类型、内部沟通活跃度等隐性指标。
他犹豫了一秒,勾上了。
这不是窥探**,而是为了避免误判。有些人表面稳定,其实早就在骑驴找马;有些人看似边缘,却是团队里的粘合剂。
金手指开始二次运算。
新的图表生成,颜色更深了。红色区域扩大到五个部门,新增了研发辅助组和项目协调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