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搁在桌角,水面上一圈涟漪还没散尽。老夫子盯着文件夹里那张折好的纸,三个字——“别太满”——边缘有些发皱,像是被手心的汗浸过。
他没再看第二眼,合上文件夹,起身走到白板前,用黑笔画了个圈,写下:“效率临界值突破”。
大番薯正蹲在门口啃包子,腮帮子鼓得像塞了核桃。听见脚步声猛地抬头,差点噎住,慌忙灌了一口豆浆,呛得直拍胸口。“夫……夫子哥,这会儿不开会吧?我刚领完设备单。”
“不用开会。”老夫子把笔帽咔地一按,“你去通知研发组,所有人十点前到三楼实验室集合,秦先生负责协调安保和直播设备。”
大番薯愣住:“直播?咱们又不卖货。”
“这次是发布技术成果。”老夫子转身拉开抽屉,取出一个银色U盘,“热能转换模块连续运行七十二小时,零下三十度环境测试通过,数据稳定,误差小于千分之三。”
大番薯眼睛瞪圆:“真……真的假的?”
“你觉得我能拿假数据上台打人两次?”老夫子瞥他一眼,“上次峰会的事还没让你记住教训?”
“记住了记住了!”大番薯赶紧点头,“不能乱说话,也不能乱贴传单。”
“不是传单的问题。”老夫子叹了口气,“是节奏。我们赢了辩论,不代表项目就安全了。现在得让所有人知道,我们不只是能反驳,还能领先。”
话音未落,秦先生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袋早餐,顺手递了一袋给老夫子。“实验室那边刚传来最终校验报告,所有参数达标。高校那边也确认视频可以公开使用。”
“他们没提附加条件?”老夫子接过袋子,没急着打开。
“只说了一句‘希望你们别辜负这组数据’。”秦先生笑了笑,“挺严肃的。”
“他们当然严肃。”老夫子拆开饭盒,“我们要是拿这成果炒概念、拉股价,等于砸了他们的学术信誉。”
大番薯听得云里雾里,挠头:“所以……我们到底发不发布会?”
“发。”老夫子咬了一口煎饼,“明天上午十点,公司大厅搭台,对外直播。标题就写:《新能源项目阶段性成果说明会》。”
“这么快?”秦先生微怔,“不少人建议再测一周,确保万无一失。”
“等得起吗?”老夫子反问,“山区学校冬天取暖靠柴油发电机,医院冷链运输经常断电。我们每晚一天落地,就有更多人多熬一天冷。”
他顿了顿,眼神沉下来:“而且,有些人已经急着想翻盘了。我们不动,就是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大番薯听得一脸敬佩:“夫子哥,你说得跟演讲稿似的。”
“这不是演讲。”老夫子淡淡道,“这是责任。”
秦先生低头看了眼手机:“媒体那边已经开始打听风声了,有几家问是不是要公布第三方检测报告。”
“一会儿就把实测视频剪成三分钟短片,配上字幕和原始编号,先发预告。”老夫子擦了擦嘴,“记住,别吹牛,只讲事实。比如‘零下三十度’,别说‘极寒环境’;‘连续运行七十二小时’,别说‘持久耐用’。”
大番薯举手:“那我能写‘咱家机器比别人抗造’吗?”
“不能。”老夫子看他一眼,“但你可以举个牌子站在门口,写‘欢迎索要测试记录’。”
“哎哟!”大番薯一拍大腿,“这招熟啊!我上回举牌还被人追着撕呢!”
“这次不会。”老夫子站起身,“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据可查。”
他走到电脑前,插入U盘,调出系统界面。视野边缘,淡金色文字悄然浮现:【能量转换效率突破临界值,稳定性达商用标准,技术领先窗口期约47天】。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嘴角微微扬起。
“时机正好。”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公司大厅已架好直播设备。背景板简洁明了:蓝底白字,中央是一组动态曲线图,下方写着“新能源项目首次突破成果说明会”。
技术人员在调试镜头,秦先生正在核对问答预案,大番薯则抱着一堆打印好的数据摘要,在入口处摆桌子。
“来一份吗?”他见人就递,“全是真实测出来的,不是编的!”
有人笑着接过:“你这语气,跟防诈宣传似的。”
“本来就得防!”大番薯认真道,“上次有人乱讲话,害我们都背锅。”
十点整,老夫子走上临时搭建的小台。灯光打下来,他没拿稿子,只带了一支笔。
“各位好。”他声音平稳,“今天我们不说愿景,不说规划,只讲一组数据。”
台下记者纷纷举起录音笔。
“过去七十二小时,我们的热能转换模块在西北高原实验站持续运行。环境温度最低达到零下三十一度二,风速最高每秒十七米。设备全程自动调节,输出功率波动小于百分之一。”
有人提问:“是否有第三方独立验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