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各部中有一个词儿,叫做属官。
除了一把手尚书、寺卿外,下面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属官。
这个属官,可以是左右侍郎,可以是从九品的官场小萌新观政郎。
属,从属,专门为上官分担各种工作的。
雍城不讲究这个,各营都是麾下那个谁谁谁家小谁,而非属官。
唐云掌舵军器监后,雍城渐渐有了属官这个概念。
最早是赵菁承,以唐云属官自居。
老赵一升再升,连爵位都混出来了,再给唐云跑腿传话干杂活就不合适了,老赵觉得没问题,唐云觉得不可以。
这个时期的老赵,可以理解为唐云的助理,初代助理。
初代助理开始独当一面后,接任的是二代助理,也就是轩辕庭。
出身、性格等诸多原因,导致轩辕庭用起来不是那么顺手,反正唐云觉得体验度不是很好,赵菁承也觉得调教的不成功。
唐云从山林回来后,婓象在诸多同行中脱颖而出,被老赵指定为了三代助理,试用期。
这个时候呢,婓象也好,剩下七大金刚也罢,都是以赵菁承属官自居的。
老赵公务很多,不可能每个人都观察到,照顾到,加之跟着唐云久了,难免有些傲气劲儿,什么京中来的这个那个的,行就是行,大力培养,不行就是不行,滚一边玩淡紫儿去。
婓象在试用期间,其实表现的不是太好。
首先就是唐云的说话方式,别说外人了,哪怕自己人,除了闲的蛋疼的马老三以及轩辕庭外,很多怪话,其他人听不懂。
比如唐云的骂人方式、另类的比喻、时不时的阴阳怪气、以及说反话等等等等等等,婓象根本无法领会具体什么意思,最主要的是经常搞不清楚笑点在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婓象只能找到赵菁承,赵菁承呢,又得去找阿虎、老三、庭庭确定一下。
能听懂了,沟通还是有困难,婓象那是什么出身,说话的方式放到朝堂上没任何问题,可要是放在唐云身边,听不清白,各种典故,各种修辞,各种以物喻人,在唐云眼中,全是叽哩哇啦,鸭子听雷嘎嘎嘎。
为此,婓象开始模仿唐云的说法方式,光是听懂与学会,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个期间,赵菁承总是耐心的提供帮助。
磕磕绊绊度过了试用期后,问题就更多了。
唐云该团伙的做事方式,说是离经叛道也不为过。
婓象只能继续寻求赵菁承的帮助,老赵是真的器重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自己能想明白的,和盘托出,想不明白的,四处求教,实在搞不清楚,才主动找唐云询问。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老赵,婓象都不配有名字,别说路人甲了,某某某这仨字他都顶不了多久。
一日一日的过去,时间久了,慢慢的,婓象已经很少去麻烦赵菁承了。
相反,赵菁承负责的很多事,还要主动找婓象沟通、商量、决定,乃至是寻求帮助。
毫不夸张的说,赵菁承虽然没有资格成就朝堂百官之首中书令之子,可他却成就了雍城的某某某,这个全城都知道,但是全城都叫不出名字的人,代表着唐云。
今天所经历的这一切,令婓象明白自己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军器监中最大的一处营帐是唐云办公所用,第二大的便是赵菁承的营帐了,整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平日婓象跑的最多的地方,也正是此处。
在军器监中是有午休这个制度的,唐云强制要求的,中午吃完饭可以休息半个时辰,不管在忙,都要休息,当然,晚上是可以加班的,不给加班费,反正让你中午午休了。
婓象进入了帐中,书案不少,十二张,人不多,就三个人,除了俯首案牍的老赵外,还有俩文吏。
在军器监中混,最重要的就是眼力见。
婓象冲着俩文吏笑了笑,拱了拱手,看向埋头写字的老赵。
俩文吏心领神会,放下手中公务,悄悄起身离开了。
婓象调整好表情,面带恰到好处的笑容,心情也不如刚刚见唐云时那般紧张与沉重。
“大人。”
婓象轻唤了一声,赵菁承这才抬起头。
见到是某某某,赵菁承露出了微笑:“听闻去了大帅府面见陛下。”
“是。”
赵菁承点了点头:“用过饭否。”
“下官不饿。”婓象走上前,给赵菁承倒了杯茶:“大人怎地不问结果如何。”
“有何可问的。”
赵菁承抚须一笑:“以你才华,君臣自是赞许有加。”
听闻此言,婓象变的有些恍惚。
自从到了军器监,赵菁承从来没有打击过他,一次又一次鼓励,一次又一次信任,那宽厚兄长一般的笑容,陪伴着他度过最为煎熬的试用期阶段。
“坐。”赵菁承指了指凳子:“寻本官有事?”
“下官…”婓象没有施礼,只是满面愧疚:“大人早知下官出身了。”
“不错。”赵菁承面如常色,随即自嘲一笑:“许久之前便知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