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旧,关内关外,大兴土木,热火朝天。
那些之前帮助唐云的各家府邸,也不研究什么出关行商的事了,询问关于开矿的事。
出关行商才能赚几个钱儿,和开矿比起来,不值一提,根本不值一提。
关内的矿,没办法随便开,名义是上朝廷的,除非你打通朝廷的关系,大头也归人家朝廷的。
关外的矿,也没办法随便开,名义上是各部的,除非你打通唐云的关系,大头还是归人家的。
甭管归谁,就说这小头,即便是小头,利润也是出关行商的十倍、百倍,别看各个世家财大气粗,山林的矿也多啊,只要唐云松了口,手指缝隙流出来一点,都够这些世家吃个脑满肠肥了。
矿归谁,归各部。
各部现在跟谁混,跟这唐云混!
因此唐云的大哥地位更为坚固了,对内,是义父,对外,是财神爷,就连百姓都称呼他为天打雷劈的好人、救苦救难活阎王。
之前唐云养了那么多人,砸了那么多钱,耗费了那么多精力,终于见到回报了。
神像竖起了一座又一座,各部首领隔三差五往雍城跑,要物资、要人手、要装备,至于他们能给唐云什么,没二话,就一膀子力气,弓箭木棒子双修,天生砍人圣体,只要唐云开口,指哪打哪。
唐云现在就要干蝮部,盾女部已经开始清楚蝮部外围据点了,不断压缩蝮部的活动空间,时机到了就彻底宣战,各部联合讨伐。
如今的军器监,彻底取代了大帅府。
如今的军器监监正,也算是代表了南军,代表了宫万钧,代表了雍城,甚至在各部眼中,代表着汉人。
多年来担任大帅的宫万钧,一天比一天闲,每天最忙的时候,也就是快入夜听汇报,完了还只是听,算不上忙。
此时的帅帐中,亲随给老帅倒了杯茶:“今日来的首领多,各部首领都来了,义父他老人家召见的,还现身了,亲自与各部首领谈。”
“哦?”穿着里义大马金刀往那一坐的宫万钧面露正色:“谈的何事?”
“谈了许多事,卑下先捡紧要的和您说。”
亲随拿出了小本本,翻了起来。
宫万钧瞅着小本本,一时有些感慨。
在唐云来雍城之前,除了大帅府和军器监有数的几个文官外,没人会记录,哪怕是这些文官,记东西用的也是竹简。
随着唐云在雍城扎根,很多习惯都被人们所模仿。
就比如这个小记事本,存钱买黄纸,再裁成合适的大小用针线穿封起来,只要一拿出来,仿佛都成了身份的象征一样。
各营校尉、副将、将军们效仿也就算了,那些世家的商队管事,世家子弟,也都学了去了,以前都是腰后面插着一把折扇,现在全都是腰上挂着一个记事本。
除了记事本,唐云还鼓捣出来了笔,马场那边刚弄了个小作坊,专门搞笔的,笔,写字的笔,用手抓的那种,不是抠的。
一开始没人知道这个小作坊是干什么的,光知道收购了一大堆鹅,然后开始拔毛。
最后大家明白了,鹅毛笔,反正唐云是这么叫的。
工艺很简单,大多选的是成年公鹅左面翅膀子上的羽毛,更粗壮,羽杆壁厚。
大鹅划水的时候多用右边的翅膀子,所以左边翅膀子上的羽毛磨损比较少,也没听说有哪个大鹅是左撇子。
正好这个季节大鹅刚换完冬羽,新羽饱满且未受雨水、磨损影响,羽杆内的髓质很干燥。
取下羽毛后进行处理,浸泡、阴干,晾晒数日,直到彻底坚硬,选取硬的和吃了三斤万艾可似的那种,越硬越好。
硬了之后就开始捅,捅羽杆内部的“髓质”,所谓髓质类似于海绵体,会阻碍液体流通。
处理完后,再找个细的,细铁丝,从羽杆的尾部缓缓插入,不能太大力,慢慢来,反复搅动、推出,插抽,彻底捅开到畅通无阻的程度。
到了这个程序就会遇到一些难点,内部的髓质很容易凝结,需要用液体湿润一下,最好用温水。
之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也就是笔尖儿。
截短羽杆、削出笔尖斜面、开墨槽、修尖、打磨、硬化,最后再配个墨瓶就完事了。
最早这事是薛豹负责的,阿豹忙的和什么似的,又要搞重甲,又要弄工兵铲,还要整天给小弟们排班保障唐云人身安全,实在是抽不出空来。
最后阿豹索**给了负责养殖场的九娘。
九娘干了好几天,越干越香,大铁锅一炖,味道好极了。
赵菁承听说后,气的够呛,他是文臣,是文人,对这种事很上心,直接把这活揽了过去,亲自按照唐云教授的法子鼓捣鹅毛笔。
老赵还是有点悟性的,折腾了小半个月,做出了第一支鹅毛笔,手感很好,啧啧称奇,然后又改进了几次,最终小伙伴们就开始使用了。
之后记事本与鹅毛笔彻底在雍城风靡了起来,只要是有点身份的,要是没个纸笔出门,都不好意思和朋友打招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