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队返回鹰翼峡谷的途中,沈清辞骑在马上,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应对之策。张骏的指控在意料之中,但来得如此之快,还是让她感到些许意外。
“校尉,我们该怎么办?”赵大忧心忡忡地问,“张骏那厮肯定在将军面前说了我们不少坏话。”
沈清辞神色平静:“不必担心。我们立下的战功是实打实的,将军自有明断。”
然而她心中清楚,仅靠战功还不够。在这个充满权谋的军营中,她需要更系统的方法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回到驻地时,已是深夜。孙铭早已在营门前等候,面色凝重。
“校尉,情况不妙。”孙铭低声道,“张骏不仅指控您违抗军令,还说他手下的侦察兵发现鹰翼峡谷防区空虚,差点被蛮族突破。幸亏我及时制造假象,才没让他的侦察兵看出破绽。”
沈清辞点头:“你做得很好。现在说说具体情况。”
走进军帐,孙铭详细汇报了这段时间的情况。原来在第七队离开后不久,张骏就派人以“协同防务”为名前来侦察,显然是早有预谋。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置我于死地。”沈清辞冷笑,“不过,他们低估了我们。”
她取出一张特制的羊皮纸,开始绘制一张复杂的任务分解图。这是她根据前世所学的项目管理知识,结合古代战争特点创造的一种指挥方法。
“明日的军事质询,将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场硬仗。”沈清辞对帐内核心军官说,“我们要像执行军事任务一样,精心准备。”
她将羊皮纸铺在桌上,上面已经画好了一个树状结构图:“我将应对质询的任务分解为四个阶段:情报收集、策略制定、现场应对、后续行动。”
赵大等人好奇地围拢过来,对这种新颖的规划方法感到惊奇。
“第一阶段,情报收集。”沈清辞在图纸的一个分支上标注,“我们需要知道张骏具体提出了哪些指控,有哪些证人,将军的态度如何。”
她看向孙铭:“孙副尉,你负责通过秦守御等关系,收集这些情报。明日辰时前必须完成。”
“遵命!”孙铭领命。
“第二阶段,策略制定。”沈清辞指向另一个分支,“根据收集到的情报,我们要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包括:如何证明我们任务的正当性,如何展示我们的战果,如何反驳不实指控。”
她分配任务:“李顺,你负责整理此次作战的所有记录和物证;王五,你负责联络支持我们的军官,争取他们在质询会上发声。”
“第三阶段,现场应对。”沈清辞的表情变得严肃,“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要预判张骏可能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准备好应对方案。”
她在图纸上画出一个表格:“我们将可能的问题分为三类:战术决策类、军令执行类、个人动机类。每一类都要准备详细的应答策略。”
赵大忍不住赞叹:“校尉,您这法子真是太妙了!这么一来,任他张骏怎么刁难,我们都能应对自如!”
沈清辞微微一笑:“最后是第四阶段,后续行动。无论质询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有相应的应对方案。”
她在图纸上画出三个分支:“如果质询成功,我们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地位;如果陷入僵局,我们要有破局之法;万一...出现最坏情况,我们也要有保全之策。”
这个周全的计划让所有人都感到心安。原本对明日质询的担忧,转化为了充分的准备动力。
任务分配完毕,各人领命而去。沈清辞独自留在帐中,继续完善应对方案。她不仅准备了文字材料,还绘制了详细的作战过程图,标注了每一个关键决策的时间点和依据。
夜深时分,孙铭带回了重要情报。
“校尉,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孙铭面色凝重,“张骏的指控主要有三点:一是违抗军令擅自离防;二是虚报战功;三是...通敌嫌疑。”
“通敌?”沈清辞眼中寒光一闪,“他竟敢如此诬陷!”
“据说他找到了几个‘证人’,证明您与蛮族俘虏哈尔赤过从甚密。”孙铭低声道,“更麻烦的是,将军似乎对此颇为重视。”
沈清辞沉思片刻:“看来,他们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就在这时,李顺和王五也陆续带回消息。李顺整理了完整的作战记录和缴获的物证,包括那封从蛮族将领身上搜出的密信。王五则联络了秦刚等支持沈清辞的军官,他们都愿意在质询会上为沈清辞作证。
“很好。”沈清辞看着收集到的情报,“现在开始制定应对策略。”
她根据现代危机管理的原则,将应对方案分为三个层次:事实层面,要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逻辑层面,要构建完整的叙事逻辑;情感层面,要争取听众的理解和支持。
“针对违抗军令的指控,我们有三重反击。”沈清辞分析道,“第一,出示将军的亲笔手令;第二,说明战场形势的紧迫性;第三,展示我们行动取得的战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