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第七章:市井红尘,心炼于俗
三人隐匿于凡人城镇,名无尽身着粗布麻衣,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街边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卖菜的阿婆正与顾客讨价还价,那为了一文钱争得面红耳赤的模样,让名无尽不禁停下脚步。他看着阿婆脸上岁月的褶皱,以及眼中为生活奔波的执着,心中泛起一丝涟漪。曾经在修行界,他追求的是超脱生死、掌控力量的大道,可在此刻,这市井间的烟火气,这凡人对生活的坚守,让他意识到道并非高高在上的虚幻之物。
不远处,一位年轻的书生正摇头晃脑地诵读诗书,引得一群孩童围在旁边嬉笑。书生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那份对学识的追求,在名无尽眼中同样是一种道。他开始思索,道或许就隐藏在这世尘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人身上,都有道的影子。若想真正领悟道,不能只专注于修炼,而要扎根于这凡俗生活,去感受人间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众生的追求与挣扎。
清微子则穿梭于人群之中,她能感知万物情绪的特殊体质,在此处却成了一种负担。凡人的喜怒哀乐如潮水般向她涌来,一位母亲为孩子生病而忧心的悲伤,一位工匠为自己手艺不被认可的沮丧,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冲击着她的心神。很快,她便觉得头痛欲裂,几乎站立不稳。
就在她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枫榕道的声音在她脑海中响起:“共情非沉沦,是明辨善恶。你若一味被这些情绪左右,又怎能以道相助?”清微子心中一凛,她努力集中精神,尝试从这些复杂的情绪中分辨出善恶与因果。她发现,那位母亲的悲伤源于对孩子的爱,而工匠的沮丧是因为对自身技艺的高标准。明白了这些,清微子运用自己微薄的修为,悄悄为那位孩子驱散了些许病痛,又在工匠梦中给予他技艺提升的灵感。
随着她的帮助,那些凡人的情绪逐渐变得积极,而清微子也感受到自己的道力越发稳固。她不再是被情绪淹没的无助者,而是能够运用道力去改善、去引导的修行者。
言妙空则在城镇的角落开了一家小店,名为“神机阁”。她利用天机术预测着一些小灾祸,为百姓提供帮助。一日,她算出城中一口古井即将坍塌,便告知了井边的居民。居民们起初半信半疑,但在言妙空的坚持下,还是暂时远离了古井。果然,没过多久,古井轰然坍塌。此事传开后,言妙空的神机阁名声大噪,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络绎不绝。
言妙空通过天机术,或是算出何时会有暴雨,提醒百姓提前做好防范;或是预测商队的行程,帮助商人避开盗贼。在这个过程中,她初尝“智道”济人的滋味,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意识到,自己所学的天机术并非只是用于复仇和自保,更可以在这平凡的市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无数人避免灾祸,这何尝不是她道的一种体现。
名无尽在观察了几日市井生活后,决定参与到凡人的劳作中。他来到田间,帮助一位老农耕地。烈日高悬,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却没有丝毫抱怨。在耕地的过程中,他感受着土地的厚重与坚韧,领悟到道就如同这土地,承载万物,默默付出。
他与老农交谈,老农讲述着自己一生与土地为伴的故事,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辛与期待。名无尽从中明白,道的修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像这农耕一般,需要耐心与坚持。在这片土地上,每一颗种子的发芽,每一株庄稼的成长,都是道的展现。
清微子在帮助了一些凡人后,开始尝试教导他们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她在城镇的广场上,召集了一群孩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让她感受到了道的温暖与力量。
她还遇到了一位因亲人离世而陷入长久悲痛的妇人。清微子坐在妇人身边,握住她的手,引导她回忆与亲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在清微子的帮助下,妇人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清微子从这一过程中领悟到,共情之道不仅是感受他人的痛苦,更是要帮助他们走出痛苦,走向光明。
言妙空的神机阁生意越来越好,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运用了天机术的皮毛。为了更好地帮助众人,她日夜钻研从枫榕道那里得到的半卷天机阁残谱。在残谱中,她发现了一种能够预测自然灾害的阵法。
言妙空花费数天时间,在城镇的周围布置下阵法。阵法布置完成后,她通过对星象的观察和阵法的感应,成功预测出一场即将到来的地震。她赶忙将消息告知城镇的管理者,管理者起初并不相信,但在言妙空的再三坚持下,还是组织百姓进行了疏散。
果然,不久后地震来袭,由于疏散及时,城镇的百姓无一伤亡。经此一役,言妙空在城镇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百姓们对她感恩戴德。但言妙空心中清楚,这只是她“智道”修行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