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公婆的同意,丽萍起身准备回小卖部。
永诚让她把三个孩子一起带过去。
三个孩子很快就收拾好课本,高高兴兴地跟着走了。
他们一走,永诚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对老伴说:“德安要建房子了,德兴也要建房子了。看来,不用多久家里就只剩下我们两个老家伙了!”
惠珍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两个老人也不是莫名感慨。
想当初,他们家可是坡上人口最多的一户,全家老老少少十几号人,吃饭都要开两桌。虽然那时候家里很苦,但一大家子齐聚一堂,好不热闹。可到如今,出走的、出嫁的、工作的、谋生的……让这个大家庭一下子冷清起来。
现在的生活,已经不像从前那般凄苦困难,就算是凄苦困难,一家人也是和和睦睦、相敬如宾。如今,生活好了,反倒是一大家子各奔东西,让人感慨万千。
永实常年出门做工,他的女儿正要中考,门里也就剩下康柳桂母子两人。
彩蝶一直待在县里,时不时还能回家住上一天两天的,但她快二十岁了,转个眼也该嫁人了,嫁了人就是别家门里的人。
不用说德安夫妇了,从89年出门至今,始终没有回过家。现如今他即将在深圳建房子,到时候还真不知道他会不会把那里当成他的家。
身边也就只剩下德兴夫妇和三个孙子、孙女。不过,从丽萍建房子的目的来看,她的心里是渴望分家出去过的,若不是刚才惠珍明里暗里拦着,恐怕她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算是刚才拦住了,但他们都清楚,按照丽萍的性格,她早早晚晚也会分出去过的。
到时候,这个家就真的只剩下他们两个老家伙了。
永诚的心头泛起一丝凄凉。
然而,整个苦茶坡也不只是他家出现这样的情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门了,很多家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永诚知道,这也是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窝在家里,只能勉强在田地里刨个温饱;出门去闯荡一番,说不定还能混出一片天地出来。就像坡上最早出远门的叶老六,就是最具代表的一个人物。坡上的人们,差不多要忘记叶老六一家了。他们家里的老房子,早已是破败不堪,房前屋后长满了杂草,永诚实在是看不下去,每年都会帮着清理两遍。
平心而论,永诚可不希望德安也像老六一样,一去不回。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从这里走出去,自然是要回到这里。当然了,在永诚的固有的思想里,他也必须再回到这里,落叶归根!
可是,德安已经决定在深圳建房子,不就意味着他要把根扎在深圳吗?
这是永诚接受不了的。
另外,德安和月华这几年一直在闹腾,若他们回到家里,家里好歹有两个老家伙可以管一管。若他们留在深圳,两个老家伙想管也管不到,万一这两人真的离了婚,或者做出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他们那个家可就完了。
突然,永诚的脑海里闪过一个想法——反对德安在深圳建房子!
他当即把这个想法告诉老伴。
惠珍十分认同老伴的想法。
其实,她比老伴更担心德安夫妇会就此在深圳安了家,就像老六一家子一样,一去不回。
老两口迅速商议着对策。
最后,他们一致决定,不仅不支持德安建房子,也不支持德兴建房子。但德兴确实需要地方把小卖部搬过去,他们只好让了一步,仅让德兴建一间能容得下小卖部的房子。
他们又做了一个决定——家里要加建第二层。他们要让德安和德兴都知道,这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
主意已定,他们立即前往小卖部,先是打了德安的寻呼机,在等待德安回电话的同时,又把他们的决定告诉给德兴和丽萍……
暂时按下德兴夫妇不表,先来看看德安的反应。
德安从电话里得知了父母反对他在深圳房子,也收到了父母要他寄钱回家加建第二层的要求。
他根本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会突然反对他建房子,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会那么着急要加建第二层。他在电话里询问父母,父母也没有向他解释什么,只是一再表示要服从家里的安排。
挂了电话,德安依然是一脑子的疑问,就想着和月华商量一下这件事情。但月华至今未归,他只好再次拉下面子,到老六家里找月华。
月华还是闭门不见。
德安没有办法,也不想过分哀求月华,只好先跟老六说了这件事情。
老六抓着脑袋,也想不出永诚夫妇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丽凤也在场,知道了这件事情,也感到很是蹊跷。
这真就奇了怪了!
当初,德安很详细地向父母解释了为什么要在深圳建房子,父母也表示了理解与赞成,但这怎么一下子就改变了呢?而且态度还相当坚决!
德安思前想后,突然想起了前几天老妈在电话里反复问他的一句话:“你们该不会像老六一样,不回来了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