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通维超脑中枢发出的微弱嗡嗡声。林安的心跳在胸腔里擂鼓,林安的意识再次像前一次般,察觉到了时空切片中隐藏地“支线”形状碎片影像,他的意识探究了进去。
此支线的碎片信息流依然惊涛骇浪,其中关于道门与犹神教纷争的碎片正在历史洪流中缓缓沉淀,尤其是那起于公元142年、奠定后世道门根基的一幕。他感觉自己化作一缕无质的意识流,依附于时空切片记录的某个节点。
东汉顺帝年间,约公元142年。蜀中鹤鸣山麓,薄雾笼罩,林木蓊郁。
画面起初带着一种近乎褪色的老旧感,如同蒙尘的古卷。张陵并非仙风道骨,而是一个饱经沧桑、眼神却异常清澈的中年男子,他身着朴素的葛布道袍,跋涉于山野之间。他身边聚拢着一些面黄肌瘦但眼神热切的乡民,大多是因战乱、饥荒、病痛而寻求庇护的苦难者。他们称张陵为“天师”。
林安的“视角”能清晰地感受到此地潜藏的污浊“气”流——那不仅是大乱之世下民生凋敝产生的“秽气”,更有深藏于山川地脉之中,随着灵气枯竭而愈加活跃的阴森邪祟。山野林间,时而有形貌怪异、散发着恶念的虚影窥伺,寻常乡民肉眼难见,却足以致病,甚至夺魂。这正是五斗米道创立前,民间信仰混乱、巫鬼横行的时代背景。
“在蜀中,太上老君降临了啊,传授张良的八世孙张陵以道法让他呢去降妖除魔,救护生民。”
林安“看到”张陵面对一个被浓重“瘴鬼”附身、狂躁欲噬人的村民。张陵并未呼风唤雨,而是神色凝重地取出几张以特殊矿物粉末混合某种植物精华绘制的古朴符咒——那符纹线条蜿蜒古朴,带着混沌初开般的“道”韵,显然不是凡俗笔墨!
他脚踏一种玄奥步法,口中诵念着奇异的音节,并非人语,更像与某种古老天地力量沟通的秘咒:“太乙救苦,寻声赴感,敕!”随着咒言,符纸无风自燃,化作一道清蒙蒙的灵光,迅疾无比地射入那村民眉心。
林安能“感知”到这道灵光并非纯粹的能量攻击,更像一种蕴含着特定“秩序法则”的信息流,对那混乱污浊的邪念意识进行强行的净化与驱逐!村民身上腾起黑烟般的虚影,发出无声的厉啸,随后化为乌有。村民软倒,虽然虚弱,但眼神已恢复清明。
旁观这一幕的乡民们面露震撼与狂喜,纷纷拜服于地,口称“天师神威”。张陵并未居功,反而郑重地对着虚空某一方向躬身行礼。
时空切片的画面在此刻产生一丝微不可查的“失真”,林安神念捕捉到,在那张陵行礼的方向,空间仿佛被无形的力量轻微折叠了一下,一道模糊到极致、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通体散发着玄黄道韵的朦胧老者虚影一闪而逝!
那气息尊贵、古老、浩瀚,充满大道的威严,正是传说中的“太上显化”!这一瞬的波动极其隐晦,若非林安此刻意识敏锐如丝,几乎无法察觉。他心头剧震:时空切片竟如此真实地记录了神明降下的“道”力干涉?还是某种更高层次规则的具象化?
仪式后,张陵对乡民宣告:“吾得老君授法,当立教度人!入我道者,心诚向善,纳五斗米为诚心之资,非为财利,实为立信、聚气、济困之资!自今日起,吾改号‘道陵’,以‘道’为尊,此乃‘正一盟威道’之始!”
自此,五斗米道正式建立,张陵改名张道陵。画面已经隐去张道陵建立严谨的二十四“治”的细节,但仍能让林安能感受到一股初生的,直指天地本源、以借助天地法来追求秩序与救赎的组织力量正在蜀地悄然凝聚,成为乱世百姓心中的希望灯塔。这是人间道门的起源?!
时空的河流奔涌向前。林安的意识如随波逐流的游鱼,又宛如时空漂流瓶一般,历史回闪数次,又瞬间被卷入另一片泛着清蒙道蕴光辉的时空画面的碎片中。在此时空切片画面中,他看到了人间道门各个历史诸多关键时刻:
方士问卦求长生,随后面见祖龙赢帝,赢帝便指派方仙道的徐福出海访仙山,名义上寻仙丹求长生,实则是寻找烈阳魂宗的线索。
而徐福不负祖龙所托,第一次果真在外海仙山找到了烈阳魂宗,并带回了一名玄阳神族之人,该名玄阳神族之人乃帝俊安排信使,向祖龙告知了犹神教帝神沉睡之地和帝神有苏醒之兆,此时的犹神教虽然隐匿了踪迹,但其暗中留下诸多布局,对神州华夏文明再次带来存续的危机。
随后向祖龙赢帝传达了帝俊天帝的神谕:嬴帝乃帝俊后裔转世,身负山海九州界祖龙气运和人族使命,现祖龙嬴帝将人间界人族气运融六凝一的使命已成,人间界神州华夏文明的气运汇聚结界已然成型,故需要祖龙前往帝神沉睡之地,为华夏文明争取重新孕育气运全面复苏的时间,而修真王朝仍然觊觎地星宇宙权柄,推手不断,不妨将计就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