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内光线昏沉,炭盆余烬散发着微弱暖意。白战静坐于床榻边沿,目光如沉寂的古井,久久凝望着妻子安然沉睡的容颜。
帐外凛冽的风声呜咽,却丝毫未能扰动帐内的静谧,唯有妻子轻浅的呼吸与他沉重的心跳交织。
良久,久到帐外巡逻兵士的脚步声已换了三茬,副将莫寒低沉而清晰的声音才穿透帐幕传来:“将军,京城急信,八百里加急!”
这一声,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白战身形几不可察地一顿,眼底深处掠过一丝被惊扰的涟漪。
他旋即起身,动作带着久经沙场淬炼出的沉稳与力量。行至粗糙的木制书案前,他如标枪般挺直脊背,端坐于矮凳之上,五指拂过冰冷的甲胄边缘,声音沉凝如铁:“进。”
厚重的毡帘被莫寒掀起一角,清晨清冷的日光趁机涌入,在布满灰尘的地面投下一道斜长的光斑,细小的尘埃在其中狂舞。
白战这才恍然,原来晨光已悄然大半,帐内并非昏暗,而是自己沉浸于过往的思绪太久,以致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莫寒双手恭敬地奉上一枚沾满霜尘、烙印着猩红火漆的信筒。那火漆上清晰的皇家御印,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白战接过,指尖微一发力,坚硬的火漆应声碎裂。他抽出信笺,鹰隼般的目光迅速扫过字里行间。
内容简短,却字字千钧——他那位尚在稚龄、需他远戍边关以卫周全的外甥皇帝,竟要择吉选秀,充盈后宫。
这看似寻常的皇家私事,却以八百里加急的军国规格,穿越千山万水,送至这朔风凛冽的边陲军营。
白战看完信,面无表情,但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将信纸置于烛火上点燃,看着火舌吞噬字迹,化为灰烬。火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跃。莫寒肃立一旁,大气不敢出。
白战开口,声音无波:“陛下长大了。” 语气复杂,既有欣慰,更有深沉的忧虑。八百里加急送选秀通知?
荒谬!这更像是对他态度的试探,是京城风暴将起的预兆。他嗅到了不寻常的阴谋气息。
他问莫寒:“‘惊蛰’粮秣、军械储备如何?斥候可有新的情报?”
立刻将思绪拉回眼前重任,边关安危高于一切。莫寒详细汇报,行动按计划推进,但天气严寒,运输困难。
白战陷入两难。回京?正值“惊蛰”计划的关键时期,主帅离营,风险巨大。
若北狄得知,趁机大举进犯,后果不堪设想。不回?选秀事小,但此信背后传递的信号非同寻常。
外孙年幼,朝堂暗流汹涌。若京城生变,他远在边关,鞭长莫及。且玉儿当年就是在京城那个漩涡中心不明不白地被卖至边关奴隶市场。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粗糙的沙砾,刀子般刮过边关将士们饱经风霜的脸颊,刮过冰冷沉重的玄铁甲胄。
天际低垂,铅灰色的云层沉沉地压着苍茫荒原,几乎与远处蜿蜒爬行、如同巨龙般匍匐的狼族山脉融为一体。
而在那山脉的最高处,传说中狼族禁地的轮廓在稀薄的天光下若隐若现,透着亘古的森严与拒人千里的冰冷。
白战勒马伫立在黑压压阵列的最前方,一身玄甲映着天光,冷硬如铁铸的山峦。
寒风卷动他墨色的大氅,猎猎作响,如同无形的旌旗在宣告着某种无声的回归。
就在这肃杀军阵与沉重马车之间,另有两骑并行。?
?一匹通体雪白、神骏非凡的骏马上,端坐着一位身着月白锦袍的男子。他身形颀长,气质温润儒雅,眉宇间却凝着一抹挥之不去的清冷与忧色,正是拓跋玉的兄长,拓跋野。?
?与他并肩而行的,是一匹雄健健硕的黑色战马。马背上,端坐着一位少年。他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身姿已初具挺拔,裹在一件玄纹墨貂裘内,只露出一张轮廓分明、略显青涩却异常俊朗的脸。
他的眉眼继承了父亲白战的深邃轮廓,鼻梁高挺,唇线紧抿时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冷峻,但那双眼睛深处流淌的清澈底色,却像极了母亲拓跋玉。
此刻,他正微微眯着眼,望向远方京城的方向,那双酷似白战的眼眸里,闪烁着一种沉静而锐利的光芒,宛如蛰伏的小狼,正是白战与拓跋玉的独子——白念玉。?
?寒风卷起雪沫,扑打在少年略显单薄却挺直的肩背上。拓跋野侧首,看向身边沉默的少年,温润的声音穿透风声:“念儿,风寒刺骨,可还好?”?
?白念玉闻声转回头,脸上那丝过于锐利的审视瞬间收敛,对着舅舅露出一抹浅淡却真挚的笑意:“舅舅放心,这点风沙算什么。舅舅教我的吐纳法门很管用。”
他的声音清朗,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质感,语气却沉稳。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悬在腰侧的一柄短刀——那是去年生辰,父亲在雪夜里亲手所授。
拓跋野看着他沉稳的神态和眼底那份与年龄不符的坚韧,心头微松,却也涌起更深的复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