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烨冲进B5区的时候,烟还没散。机甲倒在地上,动不了了。他一眼就看出问题出在主承重轴上,断了,而且断得不整齐,明显是撞坏的。
第五小组的人围在旁边,吵成一团。
“报废吧!这还能修?”一个队员扔了手套,“回厂换新的都来不及,更别说在这儿修。”
“你说什么?”另一个人马上反驳,“我们拼到现在容易吗?就因为你们不想干,我们就退赛?整备兵不就是干这个的?”
“你以为换个电池那么简单?”先说话那人冷笑,“中轴断了就像人脊椎断了,你让医生拿胶水粘一下就能跑?”
凌烨没理他们。他蹲下来,盯着断裂的地方看了几秒。他用手摸了摸裂口,眉头越皱越紧。
“没零件。”他开口,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到了,“型号太老,库存早就没了。”
大家一下子安静了。
“那……你是说修不了?”刚才还喊着要修的人声音软了。
凌烨没回答。他打开工具包,从夹层拿出一把银灰色的焊枪和一卷暗金色的合金丝。这些东西不在标准装备里,是他自己做的。
“你真打算修?”有人问。
“不然呢。”凌烨戴上护目镜,“你们要么闭嘴等着,要么走远点别挡光。”
没人再说话了。
他单膝跪地,打开焊枪。等离子弧光一闪,金属边缘开始发红。他手很稳,一层一层把断口熔接起来,每一刀都很准。汗水顺着脸流下来,滴到机甲上,发出“滋”的一声。
凯斯坐在调度台前,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第九小队每个人都有传感器,能实时显示心跳、体温和呼吸。凌烨的心跳已经连续两分钟超过一百七十,正常不该这么高。
他停了一下。
不只是心跳。空气中有股淡淡的气味,像铁皮被太阳晒久了的味道,有点烫。他知道这是什么。
是凌烨的信息素漏出来了。
味道很轻,几乎被机油盖住了,但凯斯太熟悉了。这种又辣又热的气息,只有在特别累或者情绪失控时才会出现。现在,凌烨正在硬撑。
凯斯不动声色地换了频道:“笑笑,C区两台老型号提前断电维护,优先级上调。”
唐笑笑愣了一下:“可它们现在还好好的……”
“执行。”凯斯语气没变,但多了点压力。
她马上明白了:“明白!已发布三级预警,建议其他小队检查散热系统。”
消息一出,周围几支整备队都派人去C区检查。原本可能压给第九小队的任务,被分走了。
雷鸣扛着动力模块路过,听到通讯内容,看了凯斯一眼:“你搞什么?”
“减负。”凯斯盯着屏幕,“队长撑不了太久。”
赵铁山靠在工具箱边,右腿有点疼。他听了这话,抬头看向B5区。远远只能看见一道闪光,一闪一闪,不停歇。
“他非得自己来。”赵铁山低声说。
“别人不行。”凯斯看着数据,“只有他敢这么焊。”
凌烨确实不能停。如果冷却太快,新接的地方会裂开,整个轴就得重做。他左手拿着合金丝,右手控制焊枪,用丝线织成网状,再一点点熔进去。这是他小时候在福利院偷偷学的方法,不符合规定,但在战场上救过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裁判组有人走过来查看。
一人摇头:“这种损伤按规矩应该判报废,他们还在折腾什么?”
旁边人提醒:“规则没说不能修,只要能让机甲动起来就行。”
“可时限是十分钟。”那人冷笑,“他已经超了快三分钟。”
话刚说完,凌烨关掉焊枪。光灭了,空气中还有股烧焦的味道。他摘下护目镜,脸上全是油和汗,眼睛却很亮。
他没站起来,而是打开机甲备用电源,连上便携终端,调出动力曲线。屏幕上数字跳动,他快速调整参数,降低启动负荷,防止焊点撕裂。
然后他拉开驾驶舱门,爬了进去。
“你干什么?”外面有人喊。
“试试能不能走。”他说完就不说话了。
舱内仪表亮了。他轻轻推操纵杆,机甲的腿慢慢动了两下。系统提示:“结构稳定,允许低速移动。”
他跳下机甲,拍了拍肩:“能走就行。”
其他人愣住了。
那台瘫痪的机甲,真的动了。驾驶员试了前进和转向,虽然慢,但符合要求。
“修好了?”有人不敢信。
“不是回厂,也不是换件。”凌烨擦了把脸,“是我一枪一枪焊出来的。”
他站着,背心湿透贴在身上,喘得有点重,但站得很直。
远处,凯斯松了口气,手从紧急呼叫按钮上移开。他刚才差点按下支援指令,哪怕违规也要让人替凌烨顶一会儿。但现在,不用了。
唐笑笑凑过来:“队长真狠啊,我都怕他晕过去。”
“他不会。”凯斯低声说,“他知道自己能撑多久。”
赵铁山拄着工具箱站起来,走到维修台前整理零件。他知道凌烨的习惯——干完活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工具。所以他提前把常用件放到了顺手的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