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秋意已浓,百草堂前的老槐树落下第一片黄叶时,林墨团队的昆仑之行筹备工作也已进入尾声。赵铁山将最后一批炼制好的阴阳艾条装入防潮木箱,艾条的橙黄火焰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空气中弥漫着冰魂艾的清冽与火魂艾的醇厚交织的独特香气。“这些艾条足够我们应对昆仑的寒煞了,”老人用布巾擦拭着拐杖上的纹路,“当年我和你祖父没能走进艾祖洞,这次就靠你们完成这个心愿了。”
苏清瑶正在核对登山装备清单,平板电脑上密密麻麻的条目被逐一勾选:“专业登山服、高海拔氧气瓶、防寒帐篷、抗高原反应的艾草红景天药膏,还有马明哲准备的便携式实验室设备,都已经打包完毕。当地的向导也联系好了,是世代在昆仑山下生活的藏族同胞,熟悉主峰西侧的地形,还懂一些基础的草药知识。”
陈小雨蹦蹦跳跳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林哥!清瑶姐!这是国际艾脉联盟欧洲学员寄来的资料,里面有‘焚艾会’残余势力的最新动向,还有瑞典警方审讯约翰·摩根的部分笔录!”她拆开信封,拿出一叠文件,“他们说约翰·摩根虽然被抓,但‘焚艾会’的核心成员还在逃,可能会在我们前往昆仑的途中搞小动作,我们必须小心!”
马明哲推了推眼镜,接过文件仔细翻看:“根据笔录,‘焚艾会’在昆仑山脉附近有一个秘密据点,他们也在寻找艾祖洞,想抢夺里面的原始艾草和古法炮制技艺。看来这次昆仑之行,我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防范‘焚艾会’的袭击。”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已经联系了当地的边防部队,他们会在我们的行进路线沿途布置暗哨,一旦发现异常,会及时支援我们。”
林墨将祖父的《艾祖洞手记》和那面青铜镜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指尖触碰到镜面的艾草纹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使命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必须找到艾祖洞。”他看着众人,眼神坚定,“原始艾草不仅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宝藏,更是对抗‘焚艾会’合成艾草的关键。我们不能让祖先的智慧落入坏人手中。”
出发前夜,李建国带着几位社区老人来到百草堂,送来亲手缝制的艾草护膝和装满艾草茶的保温壶:“小林大夫,你们去昆仑那么冷的地方,这些护膝能保暖,艾草茶能抗寒,一定要带上。我们在上海等着你们凯旋,到时候还要听你们讲艾祖洞的故事呢!”
林墨接过护膝和保温壶,心中满是温暖:“谢谢李爷爷,谢谢大家。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带着原始艾草的消息,不让你们失望。”
第二天清晨,林墨团队登上了前往西宁的飞机。经过数小时的飞行,他们抵达西宁,随后换乘越野车,向着昆仑山脉进发。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窗外的景色从城市的繁华逐渐变成戈壁的苍茫,远处的昆仑山脉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陈小雨趴在车窗上,兴奋地拍照:“林哥!你看!昆仑山也太壮观了吧!简直像仙境一样!”
苏清瑶笑着提醒:“别光顾着看风景,昆仑的海拔很高,过会儿我们就要开始适应高原环境了,尽量少剧烈运动,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说。”
车子行驶到昆仑山下的藏族村落时,向导扎西早已在村口等候。扎西是一位皮肤黝黑、眼神明亮的藏族汉子,身上穿着传统的藏袍,手里牵着几匹健壮的牦牛:“欢迎你们,远方的客人。我已经准备好了登山的装备和食物,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前往艾祖洞。”
当晚,众人在扎西家的帐篷里休息。扎西给大家端来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和糌粑,讲述着昆仑山脉的传说:“在我们藏族人的眼里,昆仑山是神山,艾祖洞更是神圣的地方。老人们说,洞里藏着能治病救人的仙草,还有守护仙草的神灵,普通人是不能轻易靠近的。”
林墨拿出祖父的《艾祖洞手记》,指着里面的插图问:“扎西,你见过这个符号吗?这是艾祖洞的开启密钥。”
扎西凑近看了看,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这个符号我在村里的古老经幡上见过,老喇嘛说,这是艾草神灵的印记,只有心怀敬畏、真正懂医术的人,才能用它打开艾祖洞的大门。”
马明哲趁机问道:“扎西,你听说过‘焚艾会’吗?他们可能也在这附近活动。”
扎西的眼神变得警惕起来:“我知道他们,上个月有一群穿着奇怪衣服的人来过这里,问了很多关于艾祖洞的事情,还想雇佣向导带他们进山,被我们拒绝了。他们看起来很凶,不像好人。”
林墨点点头,心中更加警惕:“看来‘焚艾会’确实已经盯上了艾祖洞,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在他们之前找到洞口。”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众人就背着装备,跟着扎西向艾祖洞进发。山路崎岖难行,到处都是碎石和荆棘,海拔越来越高,空气也越来越稀薄。陈小雨渐渐体力不支,呼吸变得急促,林墨立刻拿出艾草红景天药膏,涂抹在她的太阳穴和人中处:“深呼吸,慢慢走,这个药膏能缓解高原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