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轮回的罡风常年在忘川河畔呼啸,却吹不散奈何桥头那层亘古的薄雾。平心娘娘立于桥边,素白的衣袖轻拂过漂浮的亡魂虚影,目光落在远处缓缓转动的六道轮回盘上——那青铜铸就的圆盘边缘,刻着的“人道”纹路近来愈发明亮,连带着通往地球的魂道入口,每日都有近千道华夏先民的魂魄涌入。
“娘娘,天界仪仗已至幽冥界外,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的銮驾就停在轮回殿外十里处。”黑白无常躬身禀报,玄色官服上的锁链随着动作轻响,“上帝传话,说此番是为华夏善魂接引之事而来,愿与娘娘当面议出章程。”
平心微微颔首,指尖凝出一缕柔和的魂气,将两名因惊惧而颤抖的老叟魂魄轻轻送入轮回盘的“人道”入口。“华夏先民自龙曦护持以来,耕织渐兴、部落结盟,近来更有制陶、历法之创,善魂比例较往年增了三成。昊天既来,便引他们去忘川对岸的望魂亭吧,那里视野开阔,能看清轮回流转的全貌,议起事来也直观些。”
说罢,平心拂袖转身,墨色长裙扫过地面的幽冥石,竟在寸草不生的地府长出几株泛着微光的“忘忧草”。她踏着魂雾前行,不多时便望见远处驶来的天界銮驾——那銮驾以七彩云霞为幔,四角悬挂的金钟每响一声,便有细碎的星光坠落,将幽冥界的灰暗驱散几分。昊天上帝身着玄色帝袍,腰系镶有十二颗星辰的玉带,正立于銮驾旁远眺轮回盘;瑶池金母则着杏色华服,手中托着盛有瑶池仙露的玉盏,见平心前来,便笑着迎了上去。
“平心妹妹,许久不见,你这幽冥轮回倒是愈发规整了。”瑶池金母握住平心的手,指尖传来天界仙力的暖意,“方才一路走来,见亡魂皆有序入道,连往日作乱的怨灵都少了许多,妹妹的手段果然厉害。”
平心回以浅笑,目光转向昊天:“上帝与金母远道而来,想必是为近日华夏善魂增多之事。前些日子龙宇道尊闭关前曾嘱托,说华夏乃地球文脉之根,其魂魄当有妥善安置之法,如今天界主动提及接引之事,正合我意。”
四人移步望魂亭,亭内石桌早已备好幽冥特有的“镇魂茶”,茶汤呈淡金色,杯中倒映着轮回盘的虚影。昊天坐定后,便开门见山:“自封神劫终了,三界秩序初定,天界星宿部每日观星,见地球华夏气运日渐旺盛——先民制历耕田、筑屋织布,更有部落首领为护族人,不惜以身挡凶兽、以己渡灾荒,这般有功德之人,若仅入轮回转世,未免可惜。本帝此次前来,便是想与娘娘商议,能否从华夏善魂中择取佼佼者,接引至天界,或入星宿部当值,或入瑶池司花,既显天界对人族的重视,也能为天界补充新鲜力量。”
平心闻言,指尖轻轻敲击石桌,目光落在杯中轮回盘的“天道”入口处:“上帝所言极是,只是‘善魂’二字,需有明确界定。幽冥轮回向来以‘善恶簿’定魂魄去向,可‘善’有大小之分——有先民一生勤俭持家、善待邻里,此为小善;有先民舍身救部落、传技艺助众人,此为大善;更有先民为护华夏文脉,冒死保存文字、历法,此为功德之善。若天界仅以‘善’为标准接引,恐会导致小善者挤占大善者名额,反而失了公允。”
昊天微微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卷金色帛书,展开后其上浮现出无数星辰纹路:“娘娘顾虑的是。本帝来时已与天庭众卿商议,草拟了一份‘功德评判标准’,你看是否可行。”说着,他将帛书递向平心,“其上写着,凡华夏亡魂,需满足三项条件方可入天界候选:其一,生前无杀生、偷盗、邪淫之过,善恶簿上‘善’字累计超千笔;其二,需有至少一件‘利民之举’——或教人耕种、或传人造物、或护佑族人超百人;其三,需得幽冥‘功德司’核验,确认其善举皆出自本心,无半点虚假。”
平心接过帛书,指尖拂过其上的文字,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天界的浩然正气。她沉吟片刻,说道:“这三项条件虽严,却能筛去大半寻常善魂,留下真正有功德之人。只是还有一事需明确——华夏先民多有‘祭祖’习俗,若其魂魄被接引至天界,是否还能返乡受祭?若不能,恐会让凡间族人寒心,反而影响华夏气运。”
瑶池金母闻言,将手中玉盏轻轻放在桌上,笑道:“妹妹这一点考虑得周全。我与昊天早已想到此事,若亡魂被接引至天界,可允其每年在‘清明’‘冬至’两日,以‘魂影’之态返回凡间祭祖,既不扰凡间秩序,也能了却亡魂的牵挂。此外,天界还会在南天门设‘望乡台’,亡魂平日可登台眺望凡间族人,以解思念之苦。”
“如此甚好。”平心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随即又想起一事,“还有轮回盘的‘人道’与‘天道’衔接问题。如今华夏善魂入轮回后,需先在幽冥‘功德司’核验功德,再由‘轮回官’指引去向。若天界要接引善魂,需在功德司设‘天界接引使’,与幽冥判官共同核验,避免出现漏判、误判之事。另外,接引的名额也需定个数量——若天界无限制接引,恐会导致华夏‘人道’魂魄减少,影响凡间人口繁衍,反而违背龙宇道尊‘护持华夏文脉’的初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