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残韵未散,三十三重天的罡风裹挟着劫气,在凌霄宝殿外的云阶上卷起细碎雷光。昊天立于殿内九龙宝座前,玄色帝袍上绣着的日月星辰纹在殿中灵火映照下流转微光,他手中捧着一卷泛着金纹的玉轴,轴首镶嵌的鸿蒙晶石正随着他的呼吸微微发烫——这便是鸿钧亲授的“封神榜”,榜身隐现的篆文里,藏着洪荒第三次量劫的定数。
阶下两侧,阐教元始天尊的座下大弟子南极仙翁,与截教通天教主的亲传弟子多宝道人相对而立。南极仙翁手持玉如意,鹤发童颜的脸上凝着几分肃穆,道袍袖口绣着的太极图在劫气拂过时轻轻颤动;多宝道人则一身紫袍,腰间悬着通天教主亲赐的“多宝囊”,囊口垂落的流苏无风自动,眼底藏着对这“传旨应劫”的隐忧。殿外,瑶池娘娘率天庭众仙侍立,琉璃盏中盛着的琼浆玉液竟因殿内凝滞的气氛,泛起细密的涟漪。
“南极仙翁、多宝道人,”昊天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合道后鸿钧赋予的威严,穿透殿内的寂静,“今洪荒封神劫已显,商纣失德、周族应命,此乃天道定数。鸿钧道祖亲授封神榜,命阐、截二教弟子入世应劫,待劫后依功封神,补天庭八部正神之缺——此乃两教的道缘,亦是劫中守道之责。”
话音落时,昊天抬手将封神榜悬于半空,玉轴自动展开,金纹篆文如活物般游走,显露出“雷部正神”“星宿正神”“瘟部正神”等神职空缺,每个空缺下方都留着一道空白,似在等待应劫者的名字填入。殿内灵火骤明,映得榜上金纹愈发刺眼,南极仙翁与多宝道人同时抬眼,竟从那些空白处隐约望见自家宗门弟子的虚影,或持剑战于疆场,或持印护于阵前,虚影旁还缠绕着若有若无的劫气。
南极仙翁上前一步,玉如意轻点地面,沉声问道:“昊天上帝,阐教弟子多修‘顺天应人’之道,今周族仁政应天,助周伐商本是顺应天道,只是这‘应劫封神’,不知可有道祖定下的规矩?若弟子不愿入榜,或有大能者欲避劫,该当如何?”
昊天目光扫过封神榜,指尖拂过榜身金纹,答道:“道祖有言,‘封神者,非仅为补天庭之缺,亦是为渡弟子过劫’。凡榜上有名者,或身陨后魂归封神榜,得享神职;或历劫后证道,跳出轮回——此乃‘死劫生道’。若有弟子强行避劫,便是逆了天道,劫气反噬之下,恐连道基都保不住。”他顿了顿,看向多宝道人,“截教素有‘有教无类’之旨,门下弟子遍布洪荒,此次应劫,或有妖仙、散修入榜,道祖亦言,‘无论出身,只要守道有功,皆可封神’。”
多宝道人眉头微蹙,紫袍下的手不自觉攥紧了腰间的多宝囊:“上帝可知,我截教弟子多居海岛、隐于山林,与世无争,若强召入世应劫,恐有弟子不愿沾染红尘杀伐。再者,商纣虽失德,却也有截教弟子在朝为官,如闻仲太师,他忠君爱国,若令其与周族为敌,岂不是陷他于‘逆顺两难’之境?”
“闻仲太师的名字,已在封神榜‘雷部正神’之列。”昊天抬手一点封神榜,雷部空缺处顿时浮现出“闻仲”二字,金纹环绕,“他忠君是‘义’,应劫是‘道’,待他历劫后,可任雷部正神之首,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职,这便是‘以义证道,以劫封神’。”他话音刚落,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惊雷,雷光透过凌霄宝殿的琉璃窗,照在封神榜上,闻仲的名字竟泛起一阵红光,似在呼应这天地异象。
瑶池娘娘这时上前一步,手中捧着一个锦盒,盒内放着两道金色符诏:“南极仙翁、多宝道人,此乃道祖亲制的‘传旨符诏’,持此符诏回山,可向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禀明道祖之意。道祖还说,三日后,他将在紫霄宫开讲‘劫中守道’之法,邀二教教主及门下核心弟子听讲,届时会详解封神榜的细则。”
南极仙翁接过符诏,符诏入手便有一股温润的道力涌入体内,驱散了周身萦绕的劫气,他躬身道:“多谢上帝、娘娘传旨,贫道这便回昆仑山玉虚宫,向师尊禀明此事。”多宝道人也接过另一道符诏,指尖触到符诏时,竟隐约听见通天教主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似在叮嘱他“莫要慌,待为师去紫霄宫问清详情”,他定了定神,亦躬身道:“贫道也即刻回金鳌岛碧游宫,向师尊复命。”
昊天点点头,抬手将封神榜收起,玉轴合拢时,金纹隐去,只留鸿蒙晶石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二位速去速回,封神劫不等人,若二教弟子迟迟不入世,劫气恐会蔓延更快,到时候不仅洪荒生灵遭殃,便是二教的山门,也未必能保得住。”他目光望向殿外,三十三重天的云层下,隐约能看见洪荒大地上飘起的狼烟,那是商军与周族的第一次小规模交锋,也是封神劫正式拉开帷幕的信号。
南极仙翁与多宝道人不再多言,转身向殿外走去。穿过凌霄宝殿的白玉走廊时,两人并肩而行,罡风拂过他们的道袍,带来洪荒大地上的尘土气息。南极仙翁看向多宝道人,轻声道:“多宝道友,此次应劫,怕是一场大造化,也是一场大劫难。阐教弟子虽少,却也有十二金仙需历劫,你截教弟子众多,怕是要多费些心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