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初晨的霞光尚未穿透昆仑虚的云雾,鸿蒙宗山门处的“定界碑”已泛起淡金色光晕,玄空大长老拄着刻满上古符文的木杖,立于碑前凝视东方——自夏启继位后,洪荒深处的劫气便如受潮的墨汁般缓缓晕散,近日更是隐隐有向宗门蔓延之势。他指尖划过碑身纹路,低声叹道:“封神劫兆渐显,若无强宝镇护,恐山门难避劫火。”
话音刚落,云层中忽然传来龙鳞摩擦的轻响,玄冥祖巫的身影如坠月般落在定界碑旁。她身着玄色兽纹长袍,袖口垂落的银丝随着动作轻晃,那双曾看透未来碎片的眼眸,此刻正凝望着宗门深处的藏经阁方向,语气带着几分凝重:“吾昨夜观星,见紫微星旁劫气缠丝,鸿蒙宗乃道尊根基之地,绝不能在劫初便受扰。”
玄空转过身,拱手行了一礼:“祖巫既已察觉,想必早有良策?”
玄冥抬手召出一缕幽蓝色本源力,那力量在空中流转时,竟隐约映出巫妖量劫时的残影——当年她为护洪荒生灵挡下太一东皇钟,本源力曾与劫火剧烈碰撞,此刻这缕力量中仍残留着几分镇劫的余威。“吾欲以自身本源为基,熔混沌残材铸一宝印,可挡劫气、镇妖邪,赠于鸿蒙宗护山门。”
玄空眼中闪过惊喜,却又顾虑道:“祖巫本源乃立身根本,若为此耗损……”
“道尊当年为护吾挡东皇钟与太阳真火,不惜显露万亿丈龙躯,吾这点损耗又算得什么?”玄冥打断他的话,指尖一弹,那缕本源力便飞向宗门后山的“炼宝台”。她迈步跟上,玄空连忙率源初七子随后而至,只见炼宝台中央的“混沌熔炉”早已被玄冥以意念唤醒,炉口腾起的黑色火焰中,还夹杂着点点金色火星——那是龙汉初劫时残留的混沌余火,寻常仙材入炉即化,唯有先天至宝的胚材方能承受。
玄冥立于熔炉前,缓缓闭上双眼。她的意识沉入本源深处,那些曾在未来碎片中看到的画面再次浮现:龙汉初劫时,模糊身影挡下东皇钟的轰鸣;巫妖量劫时,金色龙爪抵住太阳真火的灼热;还有三皇五帝时期,那道身影与自己并肩而立的温暖……这些画面化作一道道流光,融入她的本源力中。
“以吾玄冥之血为引,以混沌残石为胚!”她低喝一声,指尖划破掌心,玄色血液滴入熔炉,与混沌余火瞬间交融,化作赤金色的熔浆。接着,她从袖中取出一块拳头大小的黑色石块——这是当年道尊龙宇在虚无之海为她寻得的混沌残石,石内蕴含着镇压混乱的力量,此刻被她投入熔炉后,竟在熔浆中缓缓舒展,化作一张丈许宽的石胚。
玄空与源初七子屏息凝视,只见玄冥双手结印,周身腾起的本源力如瀑布般注入熔炉。随着她的动作,熔炉周围的地面开始浮现上古巫纹,这些巫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镇”字阵纹,将熔炉牢牢笼罩。阵纹运转间,天地间的灵气源源不断地汇入炉中,与玄冥的本源力、混沌残石熔为一体。
“第一道纹:镇劫!”玄冥的声音带着巫力的厚重,只见她指尖一点,一道幽蓝色纹路从阵纹中升起,融入石胚。这道纹路成形时,熔炉内竟传出轻微的劫气嘶吼,仿佛有无数无形的劫灵在被镇压。玄空心中一凛,他能感受到这道纹路中蕴含的力量——那是玄冥从无数次对抗劫火中悟得的法则,可直接瓦解劫气的侵蚀。
接下来的三日三夜,玄冥始终守在炼宝台前,不眠不休地为宝印刻纹。第二道“护山”纹刻成时,鸿蒙宗的山门忽然泛起一层淡蓝色光罩,将整个昆仑虚笼罩其中;第三道“驱邪”纹完成时,宗门周围潜藏的小妖邪竟纷纷化作黑烟消散;第四道“聚灵”纹融入后,炼宝台周围的灵气浓度暴涨,连远处的仙草都开始加速生长。
到了第四日清晨,当最后一道“定序”纹刻入石胚时,熔炉忽然停止了轰鸣,炉口的混沌余火渐渐熄灭,一尊三尺高的宝印缓缓浮现在空中。这宝印通体呈玄色,印面上刻着五道纹路,分别对应“镇劫、护山、驱邪、聚灵、定序”,印底则是一个巨大的“鸿蒙”篆字,周身萦绕着淡淡的幽蓝色光晕,散发出令人心安的镇压之力。
玄冥伸手将宝印取下,指尖轻抚印面,眼中带着一丝欣慰。她能感受到,这宝印中不仅有自己的本源力,还融入了道尊当年护她时残留的龙气——昨夜道尊虽未现身,却以鸿蒙盘暗中渡来一缕龙气,让宝印的镇劫之力更上一层。
“此印便名‘镇劫印’。”玄冥将宝印递向玄空,“若遇劫气侵袭,只需将印置于山门定界碑旁,注入一丝灵力,便可激活五纹之力,保鸿蒙宗万无一失。”
玄空双手接过宝印,只觉入手沉重,一股清凉的力量顺着掌心传遍全身,连体内因推演劫数而紊乱的灵力都变得平稳。他连忙率源初七子躬身行礼:“多谢祖巫赠宝!有镇劫印在,鸿蒙宗定能在封神劫中护住道尊传承,护佑洪荒生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