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殿的穹顶垂落着亿万道鸿蒙紫气,每一缕都似蕴含着宇宙生灭的韵律,在殿内缓缓流淌。龙宇身着玄金龙纹道袍,墨发垂落间,九爪金龙虚影在袍角若隐若现——那是他万亿丈本体的缩影,此刻虽以人形立于殿中,周身却萦绕着“道”的威压,连虚无之海的混沌气流,到了殿外都要温顺地绕开。
他刚与玄冥结束百日同修,二人以道侣同心诀淬炼本源时,鸿蒙盘曾三次震颤,盘面浮现的洪荒星图上,西岐之地已隐隐亮起一丝劫火。此刻玄冥正立于他身侧,墨色祖巫袍上绣着的玄冥水纹与龙宇的龙纹交相辉映,她指尖凝着一缕本源水汽,望着殿外洪荒的方向,轻声道:“方才同修时,我似又见未来碎片——有姜子牙持封神榜立于岐山,还有阐截二教弟子血染疆场。”
龙宇抬手,鸿蒙盘自虚空浮现,悬于二人面前。盘面光芒流转,将洪荒大地的全貌清晰映照:昆仑山脉依旧巍峨,鸿蒙宗藏经阁的琉璃顶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玄空正率源初七子整理新收录的《三皇五帝全史》;东海之滨,帝俊驾驭金乌神火巡视御兽殿,殿内豢养的洪荒异兽皆俯首帖耳;南瞻部洲,太一握着东皇钟立于兵器库前,钟身的混沌纹路因他圣人二重境的修为,比往昔更显威严。
“封神劫的根由,早在巫妖劫落幕时便已埋下。”龙宇的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时空的力量,“鸿钧合道后,天道需补封神位空缺,而阐截二教的教义之争、昊天对天庭势力的渴求,终会将洪荒拖入这场劫数。”他指尖轻点鸿蒙盘,西岐之地的劫火愈发清晰,甚至能隐约看到周文王姬昌推演周易时,窗外掠过的一道阐教金仙身影。
玄冥走近一步,指尖轻触鸿蒙盘边缘,水汽与盘面光芒相融:“当年我初诞生时,见你挡东皇钟、太阳真火的虚影,只觉是天命护佑。如今才知,每一次劫难背后,皆是‘道’在平衡洪荒气运。只是封神劫……”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色,“比巫妖劫更烈,怕是要让洪荒再遭破碎之痛。”
龙宇转头,望着玄冥眼底的担忧,伸手将她发丝间的一缕鸿蒙紫气拂去:“你我已结为道侣,同掌起源殿,自会护洪荒周全。何况帝俊、太一已重塑肉身,玄空与源初七子也已成长,鸿蒙宗的势力足以在劫中稳住人族根基。”他话音刚落,殿外突然传来一阵祥云涌动的声响,紧接着,玄空的声音透过鸿蒙禁制传来:“尊上,伏羲圣人魂体自人族归来,言周文王已派人前往渭水,似要寻访贤才。”
龙宇与玄冥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渭水访贤,正是封神劫启的前兆。他抬手收起鸿蒙盘,道:“让伏羲来殿中,我与他论一论人族在封神劫中的机缘。”话音未落,一道人首蛇身的虚影已自殿门飘入,正是伏羲——他魂体虽未完全凝实,周身却萦绕着人皇与先天八卦的气息,见到龙宇与玄冥,恭敬行礼:“见过道尊,见过玄冥祖巫。”
“伏羲,你在人族轮回数百年,该知此次封神劫,人族既是劫中主角,也是洪荒气运的承接者。”龙宇开门见山,“周文王访贤,怕是要请姜子牙出山。你需暗中相助,让人族在劫中守住三皇五帝创下的基业,莫要让战火毁了农耕与历法。”
伏羲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弟子明白。当年我画八卦,便是为了让人族辨吉凶、知趋避。此次封神劫,我会以八卦推演,助人族避开灭顶之灾。只是阐教十二金仙应劫,怕是会波及人族部落……”
“这点无需担忧。”玄冥开口,声音带着祖巫的沉稳,“我会命鸿蒙宗弟子暗中护佑人族聚居地,帝俊的御兽殿也可调出部分异兽,帮人族抵御劫中作乱的妖魔。”
伏羲闻言,躬身致谢:“有尊上与祖巫护持,人族定能渡此劫。”他顿了顿,又道:“女娲妹妹也已察觉封神劫兆,言会在补天石遗留之地设下禁制,防止妖族余孽借劫生乱。”
龙宇点头,目光再次投向殿外。此刻洪荒大地一片祥和:人族部落里,农夫们正依照24节气耕种,孩童们在田埂上诵读《神农百草经》的片段;天庭凌霄殿中,昊天与瑶池正召集仙官商议加固南天门,以防劫中妖邪闯入;西昆仑深处,镇元大仙与红云残魂对坐论道,人参果树下的雾气中,已能隐约看到红云复苏的迹象。
可这份祥和之下,劫火已在悄然蔓延。渭水之畔,一位白发老者正坐在河边垂钓,鱼钩离水三尺,引得路人驻足议论;朝歌城中,商纣王正下令建造鹿台,殿内妖妃的笑声透过宫墙,传入了云霄;昆仑山玉虚宫中,元始天尊已召集阐教十二金仙,开始讲授应劫之法。
“封神劫虽烈,却也是洪荒气运更迭的契机。”龙宇望着殿外缓缓落下的夕阳,夕阳的金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待劫火燃起时,我等需守住‘道’的本源,让洪荒在破碎后,能重归平衡——三界六道的格局,或许就在此次劫后定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