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后残局:涿鹿烽烟后的族群对峙
涿鹿的风还裹着未散的硝烟,黑褐色的土地上,折断的青铜戈与染血的兽皮甲散落各处,偶尔能看见几只乌鸦啄食着战场的残屑——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战争,终于以蚩尤部落的溃败画上了句号。但胜利的喜悦并未在炎黄联盟的营地中蔓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对峙:炎黄联军的士兵们握着石斧与木矛,警惕地盯着不远处九黎部落的临时聚居地,而九黎的族人则蜷缩在简陋的茅草棚下,眼神里藏着恐惧与不甘。
黄帝站在一处高坡上,玄色的麻布长袍被风掀起,他望着远处九黎营地中飘起的寥寥炊烟,眉头紧锁。身边的应龙捧着一张兽皮地图,低声道:“首领,九黎剩余部众约有三万七千余人,分散在涿鹿以东的三座山谷中。如今他们粮草只够支撑五日,不少老弱已经开始啃树皮了,但蚩尤的几个亲信——比如那个叫‘刑天’的首领,还在煽动族人抵抗,说宁可战死也不投降。”
炎帝拄着一根桃木杖,从人群后走了过来,他的脸色有些苍白——战争中他亲率神农部支援黄帝,却也中了九黎的毒箭,至今未愈。“轩辕(黄帝名),”炎帝的声音带着疲惫,“我们不能再打了。炎黄两部的士兵死伤已过万,部落里的农田没人耕种,要是再僵持下去,冬天一来,恐怕会有更多人饿死。九黎族人也是人族,不是野兽,没必要赶尽杀绝。”
黄帝沉默着点头。他并非嗜杀之人,只是涿鹿之战的惨烈让他不得不谨慎——蚩尤部落的冶铜技术远超炎黄,他们的青铜剑能轻易斩断木盾,还有“风伯”“雨师”操控气象的秘术,若不是最后请来玄女传授的兵法,再加上应龙引水、女魃驱雨,炎黄联盟未必能赢。如今九黎虽败,但其残余力量仍不容小觑,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新的战乱。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九黎族人突然从营地中冲了出来,他的手臂上缠着绷带,手里举着一块刻有纹路的木牌,朝着炎黄联军的方向大喊:“我要见黄帝!我有话要对他说!”
士兵们立刻举起兵器,呵斥着让他停下。那年轻人却没有退缩,反而把木牌高高举起:“这是我们九黎‘巫祝’的信物,我是蚩尤首领的堂弟,叫‘黎仲’!我来谈归降的事!”
黄帝抬手示意士兵住手,对黎仲道:“你若真心谈归降,便孤身过来。我炎黄联盟虽与九黎交战,但不斩使者。”
黎仲咬了咬牙,把木牌揣进怀里,一步步走向高坡。他的草鞋踩在焦土上,每一步都像是在踏过族人的骸骨,走到黄帝面前时,他突然跪了下来,额头抵着地面:“黄帝首领,炎帝首领,九黎部落愿意归降。但我有一个请求:请善待我族的老弱妇孺,不要销毁我们的巫祝典籍——那是我们九黎世代的传承。”
炎帝连忙上前扶起他,叹了口气:“孩子,起来吧。我们从未想过要毁掉你们的传承,人族本就是一家人,只是之前走了岔路。”
黎仲抬起头,眼眶通红:“可刑天首领他们……他们说炎黄会杀了我们,说蚩尤首领的血不能白流。我偷偷跑出来,就是怕再打下去,我们九黎就真的灭族了。”
黄帝看着黎仲年轻却布满沧桑的脸,沉声道:“你回去告诉刑天和其他族人,三日后,我在涿鹿的中央广场设坛,若九黎愿意归降,我可以答应三个条件:第一,保留九黎部落的巫祝职位,允许你们继续祭祀先祖;第二,九黎族人可自由选择居住地,无需迁徙;第三,九黎的冶铜工匠可加入炎黄的工坊,待遇与炎黄工匠同等。但有一点——必须交出所有的兵器,从此不再与炎黄为敌。”
黎仲听到这三个条件,眼泪瞬间流了下来,他再次跪下磕头:“多谢黄帝首领!多谢炎帝首领!我这就回去说服族人!”
第二章 分歧与抉择:九黎部落的内部之争
黎仲回到九黎营地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山谷里的篝火旁,刑天正握着一把断了刃的青铜剑,对围坐的族人喊话:“炎黄是什么东西?他们杀了蚩尤首领,毁了我们的家园,现在说要我们归降?那是陷阱!他们要把我们变成奴隶,要毁掉我们的巫祝!”
周围的族人纷纷点头,有人攥着拳头骂道:“对!我们跟他们拼了!就算饿死,也不能受这种屈辱!”
黎仲挤过人群,大声道:“刑天首领,别再说了!黄帝答应我们三个条件,保留巫祝、自由居住、工匠同等待遇!我们没必要再打了!”
刑天猛地转过身,眼神凶狠地盯着黎仲:“你个叛徒!蚩尤首领待你不薄,你竟然帮着外人说话?你忘了你父母是怎么死的吗?是被炎黄的士兵杀的!”
“我没忘!”黎仲也红了眼,“可我更没忘,现在山谷里有三百多个孩子,他们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再打下去,这些孩子都会死!蚩尤首领打仗,是为了让九黎族人活下去,不是为了让我们跟着一起灭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