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洛水之畔的异兆
上古之时,天地初定未久,人间尚处蒙昧。黄河之滨,洛水潺潺流淌,滋养着沿岸稀疏的部落。伏羲氏作为部落首领,每日除了带领族民狩猎、耕作,心中更常萦绕一丝困惑——日月交替虽有规律,却无精准计数;四季轮转虽能感知,却难预判时序。族民们常因误判播种时节而颗粒无收,也会因不知寒潮将至而冻伤牲畜,这份困惑如巨石压在伏羲心头,令他日夜难安。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伏羲便独自来到洛水岸边。往日平静的洛水今日却有些异常,水面泛着淡淡的青光,不同于寻常的碧波。微风拂过,水面不起涟漪,反而似有无形之力将水波凝住。伏羲心中诧异,缓步走近水边,忽闻水中传来细微的“叮咚”声,仿佛玉石相击。
他俯身细看,只见水下数丈深处,竟有一物泛着温润的白光,那光芒穿透水波,在岸边投射出奇异的纹路。正当伏羲想要呼唤族民前来查看时,水面突然涌起一股水柱,水柱顶端托着一块尺许见方的玉版。玉版通体莹白,边缘雕刻着云纹,正面则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线条,有的如九曲黄河,有的似漫天星斗,细看之下,竟似蕴含着天地间的某种秩序。
“此乃天赐之物?”伏羲伸手接过玉版,只觉玉版触手生温,一股清润的气息顺着指尖传入体内,原本纷乱的思绪竟瞬间清明了几分。他将玉版举过头顶,望向东方初升的朝阳,阳光洒在玉版上,那些线条竟似活了过来,在玉版表面缓缓流动,仿佛在演绎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
此时,族中几位年长的巫祝也闻讯赶来,见伏羲手持玉版,神色肃穆。一位白发巫祖上前一步,躬身道:“首领,此玉版光芒非凡,纹路奇特,绝非凡间之物,莫不是神灵所赠?”伏羲点头,将玉版平放于岸边的青石上,众人围拢过来,目光皆被玉版上的纹路吸引。有人说那些线条像山川脉络,有人说像鸟兽足迹,却无人能解其中真意。
伏羲凝视着玉版,心中忽然涌起一个念头:这玉版或许正是破解时序之谜的关键。他示意众人退下,独自坐在青石旁,指尖轻轻拂过玉版上的线条,试图从中找寻规律。不知不觉间,日头已升至中天,洛水岸边的光影随时间流转,伏羲忽然发现,玉版上某些线条的阴影竟与日影的变化隐隐相合。他心中一动,起身取来树枝,在地上标记出日影的位置,再对照玉版上的线条,一个模糊的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成形。
第二章 玄空现身解玉秘
夜幕降临,洛水岸边燃起篝火,族民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白日出现的玉版。伏羲独自坐在玉版旁,借着篝火的光芒,再次研究起玉版上的纹路。他发现玉版上的线条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分为不同的组别,有的线条数量为七,有的为九,还有的为十二,这让他想起夜空中不同的星群——北斗有七星,九天之上有星辰运转,一年之中似有十二个月相变化。
正当伏羲沉浸在思考中时,篝火旁忽然出现一道虚影。那虚影身着素色长袍,面容模糊,周身环绕着淡淡的星光,仿佛从九天之外而来。族民们见状,纷纷起身跪拜,口中呼喊着“神灵”。伏羲也站起身,拱手道:“不知阁下是何方神圣?驾临我族,有何指教?”
虚影缓缓开口,声音如钟磬般清越:“吾名玄空,居于九天之上,观人间蒙昧,特将洛水玉版赠予你,助你推演历法,造福万民。”伏羲闻言,心中大喜,再次躬身:“多谢玄空上神馈赠!只是此玉版纹路深奥,我虽略有感悟,却仍难窥全貌,还望上神指点。”
玄空飘至玉版前,指尖轻点玉版表面,那些线条顿时亮起白光。“此玉版乃天地灵气所化,上面的纹路名为‘河图洛书之精’,蕴含着日月星辰、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律。”玄空的声音缓缓传来,“你看这组十二道横线,对应着一年十二个月;这组三十道竖线,对应着一月三十日;而这七道折线,便是北斗七星的方位变化,可指引你判断时节。”
伏羲顺着玄空所指望去,果然发现玉版上的线条与他平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一一对应。他连忙问道:“上神,那如何根据这些纹路确定播种、收获的时节?又如何预判寒潮、洪涝?”玄空微微一笑,指尖在玉版上划出一道弧线:“你可将玉版置于高台之上,每日观察日影在玉版上的投射位置。当北斗七星的纹路与夜空中的北斗方位重合时,便是春耕之时;当十二道横线中的第六道亮起时,便是盛夏;当三十道竖线仅剩十道可见时,便是秋收;当北斗纹路隐入玉版边缘时,便是冬藏。”
玄空顿了顿,又道:“此外,玉版上还有五行纹路,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西、东、北、南、中五个方位。当北方的水纹亮起时,便预示着雨水增多,需防备洪涝;当西方的金纹亮起时,便预示着天气干燥,需防备火灾;当中央的土纹震动时,便预示着可能有地震,需提前迁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