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墟深处,终年萦绕的混沌清气如丝绦般垂落,将鸿蒙宗山门笼罩在一片缥缈光晕中。玄空立于宗门外的望仙台上,手中拂尘轻挥,指尖溢出的时空之力悄然抚平了山门前因巫妖劫残留的裂痕。他抬眼望向东方,那里正有一缕微弱却坚韧的人族气运缓缓升起,如破土新芽般穿透洪荒大地的阴霾——这是道尊龙宇数日前以鸿蒙盘推演时指明的“人族兴兆”,也是今日鸿蒙宗扩招的缘起。
“启禀大长老,山门外已聚集百余名人族,皆为各部推选的聪慧子弟。”源初七子中的“时”子踏空而来,躬身禀报时,目光掠过下方山道。只见那些人族少年或身着兽皮、或裹粗布,虽面带怯色,却难掩眼中对“长生”的渴望。他们中既有刚从凶兽口中逃生的孤儿,也有部落首领的子嗣,唯一的共同点,便是在昨日玄空派弟子散布“鸿蒙传法”消息时,第一个踏上前往昆仑墟的路。
玄空颔首,拂尘一摆,山门处的“鸿蒙结界”顿时泛起涟漪,化作一道可供通行的光门。“传我法旨,凡入山门者,先过‘心尘关’。”他话音刚落,光门后便浮现出一片迷雾,迷雾中隐约可见幻象——或是部落被凶兽袭击的惨状,或是亲人离去的悲戚,皆是这些人族少年曾亲历的苦难。
第一个踏入光门的是个名叫石生的少年,他来自黄河畔的有熊氏部落,半月前亲眼见父亲为护族人死于虎妖爪下。当迷雾中重现那幕血色时,石生攥紧了腰间的石斧,指节泛白却未后退半步:“我求道,是为护族人不再受难!”话音落,他身前的幻象骤然消散,一道金光将他托举至望仙台。
玄空看着石生眼中的坚定,微微点头:“心不蒙尘,可入鸿蒙。”随后,越来越多的少年通过了心尘关,也有少数人在幻象中沉溺于恐惧或仇恨,被结界温和地送回山道——鸿蒙宗收徒,首重“心性”,而非根骨。
待最后一名少年通过考验,玄空率源初七子立于演武场中央,百余名人族弟子整齐跪地,眼中满是敬畏。玄空抬手,空中顿时浮现出无数金色符文,这些符文皆是龙宇早年凝练的“基础道诀”,剔除了混沌道法中艰深的部分,只保留适合凡人入门的吐纳、炼体之法。
“汝等生于洪荒,饱经凶兽、天灾之苦,今日入我鸿蒙,先修‘引气诀’,再炼‘淬体拳’。”玄空的声音透过道法传遍演武场,“引气诀可助汝等吸纳天地灵气,强身健体;淬体拳能护自身安危,日后返回家族,亦可护部落周全。”他指尖一点,一枚枚符文飞入少年们眉心,化作清晰的功法口诀,无需死记硬背,只需静心感悟便可掌握。
石生闭目凝神,只觉眉心处传来一股暖流,顺着经脉游走全身,原本因常年劳作而酸痛的筋骨竟渐渐舒展。他依着口诀尝试吐纳,鼻尖萦绕的混沌清气缓缓涌入体内,化作细微的灵力,在丹田处汇聚成一小团——这是他从未感受过的力量,比挥舞石斧时的蛮力更柔和,却也更持久。
演武场东侧,“源”子正手把手教导几名体弱的少年练淬体拳。这拳法看似简单,每一招却蕴含着鸿蒙道法的韵律,出拳时需配合呼吸,将刚吸入的灵气注入拳锋。一名名叫阿禾的少女因幼时误食毒草,身体孱弱,刚出第一拳便气喘吁吁。“莫急,”“源”子轻声安抚,掌心贴在她后背,渡入一缕温和的灵力,“吸气时意守丹田,出拳时想着护住身前之人,灵力自会随心意流转。”
阿禾依言尝试,果然,当她脑海中浮现出部落里年幼的弟妹时,体内的灵力竟主动涌向双臂,出拳的力道也足了几分。她眼中亮起微光,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汗水浸湿了粗布衣衫,却不愿停下——她想变强,想让弟妹不再因她体弱而受欺负。
日头西斜时,首批人族弟子已初步掌握了引气诀和淬体拳的基础。玄空立于演武场高处,看着少年们相互切磋、分享感悟,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他抬手召来“空”子,递过一本泛黄的典籍:“此乃《洪荒草木录》,明日起,你教他们辨识可食草木、避开毒瘴,再传些基础的疗伤符箓之法——他们日后终归要返回家族,这些比高深道法更实用。”
“空”子接过典籍,见封面上还留有龙宇的墨痕,知晓这是道尊早有准备,连忙躬身应下。此时,演武场角落传来一阵喧哗,只见石生正用刚学会的淬体拳击退一名挑衅的妖族少年——那妖族少年是昨日随巫妖遗族来鸿蒙宗求助的,见人族弟子根基薄弱,便想寻衅。
石生虽灵力尚浅,却凭着拳法中的守护之意,稳稳挡住了妖族少年的攻击。玄空并未阻止,只是传音给石生:“道法非用来争斗,但若有人欺你同族,便用所学护之——这亦是鸿蒙‘守心’之道。”石生闻言,收拳后退半步,对着妖族少年道:“你若愿学,我可与你一同练拳,但若想欺人,我不会退让。”
妖族少年愣住,看着石生眼中的坦荡,竟有些羞愧,默默转身离去。这一幕落在其他弟子眼中,让他们对“道法”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原来修行并非只为自己长生,更是为了守护想守护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