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历七千三百年,虚无之海的起源殿内,万籁俱寂。
龙宇盘坐在观星台中央的“源生石”上,万亿丈龙躯已收敛至千丈长短,九爪轻搭膝前,金色鳞片在殿顶垂落的“虚无光流”中流转着幽微光泽。他双眸微阖,元神却已沉入“道境”的本源领域——那片由“无中生有”法则构筑的混沌核心,正随着他的呼吸泛起涟漪。
三日前,玄空在整理《混沌灾变记》时,无意间提及一句:“混沌生灵皆循‘混沌之气凝聚→法则印记觉醒→灵智初生’之序,未有例外。”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龙宇沉寂已久的思绪。
自虚无之海觉醒以来,他证道“道境”,成为万物起源,见惯了混沌魔神的生灭、法则的碰撞,却始终有一个疑问悬在心头:所谓“起源”,究竟是被动承接混沌的馈赠,还是能主动赋予“存在”的意义?
此刻,他元神深处,那枚伴生的起源珠正微微发烫,内里封存的一半本源之力如沸腾的岩浆般翻涌。龙宇能清晰感知到,这股力量中蕴含着“创造”的本能——它不仅能吞噬、演化,更能从“绝对的无”中催生出“有”。
“生灵者,非独混沌所孕也。”龙宇的声音在观星台回荡,带着道境独有的韵律,“道境既为起源,当掌‘生灭’二字。今日,便以本源为墨,法则为笔,创‘源生术’,证我‘无中生有’之能。”
话音落,他缓缓抬手,右爪指尖溢出一缕淡金色的气流——这并非混沌之气,而是纯粹的“起源力”,比混沌本源更古老、更根本。气流甫一出现,观星台四周悬挂的“混沌星图”骤然亮起,三千颗代表混沌魔神的星辰同时震颤,仿佛在畏惧这股能改写它们命运的力量。
第一步:构“形”——以道境本源铸躯壳
龙宇的元神沉入起源珠,指尖的起源力开始按照他的意志塑形。他没有选择模仿已知的混沌魔神形态,而是从虚无之海的“无定形”中汲取灵感:既要有承载法则的刚性,又要有适应混沌的韧性;既需蕴含生命的温度,又不能被单一法则束缚。
“混沌之躯,多以罡风为骨、玄铁为肤,失之僵硬。”龙宇沉吟间,指尖起源力突然分化出亿万细丝,每一丝都缠绕着不同的法则碎片——有“金之锐利”,有“水之柔韧”,有“风之迅捷”,更有“时空之缥缈”。这些碎片在他的操控下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凝结成一具半透明的躯壳:
形似鳞虫,却无鳞甲,体表流转着七彩光纹;长约百丈,首尾不分,却在两侧生有三对羽翼,左翼似蝶翼轻盈,右翼如鹰翅刚劲;头部无目,却在眉心处有一道竖痕,隐隐透出“洞察”之意。
“此躯不依混沌常理,以‘万法兼容’为基,可承载任何法则印记。”龙宇看着这具初生的躯壳,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躯壳看似脆弱,实则每一寸都由起源力浇筑,坚硬程度远超混沌中最顶级的“混沌晶壁”,且自带“法则免疫”特性——寻常魔神的法则攻击落在其上,只会被光纹吸收、转化。
但他并未停下。只见他左爪轻挥,将一缕自身的龙元注入躯壳眉心的竖痕中。刹那间,躯壳剧烈震颤,光纹亮度暴涨,原本半透明的躯体逐渐凝实,羽翼末端甚至开始浮现出细微的金色龙鳞——这是龙宇为其留下的“成长印记”,意味着它未来可随自身修为突破,演化出更强大的形态。
第二步:赋“魂”——引虚无真灵燃灵智
形已成,魂未满。混沌生灵的“魂”,多是混沌之气中自然孕育的“法则执念”,灵智高低全凭运气。但龙宇要创造的,是能自主思考、悟道明道的“先天生灵”,其“魂”必须超越混沌的局限。
他抬头望向观星台顶端的“虚无裂隙”——那里是虚无之海与混沌的交界,偶尔会有“虚无真灵”逸散而出。这“虚无真灵”无形无质,不属任何法则,却蕴含着“存在”的最本源意识,正是“源生术”的关键。
“虚无真灵,散则为‘无’,聚则为‘魂’。”龙宇并指成剑,对着裂隙轻轻一划。一道起源力所化的光网瞬间展开,如捕鱼般将逸散的真灵碎片一一兜住。这些碎片初时抗拒凝聚,仿佛不愿从“无”的状态中醒来,但在起源力的引导下,它们渐渐靠拢,最终凝结成一团淡白色的光团——这便是“魂核”。
紧接着,龙宇将魂核缓缓送入躯壳眉心的竖痕中。当魂核与之前注入的龙元接触的刹那,躯壳猛地睁开了“眼”——眉心竖痕裂开,露出一只没有瞳孔的金色眼眸,眸中映照出的,竟是虚无之海的苍茫景象。
“此刻,当有‘觉’。”龙宇低喝一声,元神全力催动起源珠。珠内本源之力如潮水般涌入躯壳,顺着血管状的光纹流遍全身。那金色眼眸中渐渐有了神采,从最初的茫然,到好奇,再到一丝对龙宇的孺慕——灵智,在起源力的浇灌下,正式点燃。
第三步:注“则”——择混沌法则定天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