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站在土坡上望着太原城外的火海,直到火光被晨雾渐渐笼罩,才转身返回城中。将熟睡中的小丫头用被子裹着背在背上向城外而去。离开太原有段距离后,在路边的一处山坳里将卡车放出。将这段时间缴获的药品放进车厢,直到车篷撑的绷直才停止。在副驾驶座用几床被子堆叠铺平成床将小丫头放下,驾着卡车沿着土路往赵家峪方向驶去。
一路上不时能看到日军收缩兵力的迹象 —— 原本设在山路口的岗哨撤了大半,只有零星的巡逻队还在漫无目的地搜索着,看来太原的爆炸让鬼子不得不收缩兵力。
赵乾开着从鬼子那里缴获的卡车,沿着坑洼的土路往赵家峪赶。车轮碾过碎石,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车斗里的药品箱子偶尔碰撞,传出轻微的 “砰砰” 声。
行驶了几个小时,天已大亮。看着路边的景象,赵乾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路边的土坡上,几个穿着打补丁粗布衣裳的村民蹲坐在那里,手里拿着半个干硬的窝头,小口小口地啃着。看到卡车过来,他们慌忙站起身,往路边退了退,眼神里满是畏惧,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老乡,别害怕,我是自己人!” 赵乾放慢车速,探出头喊道。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迟疑地往前挪了两步,声音沙哑地问:“你…… 你真不是鬼子?”
“没错!” 赵乾笑着点头,从副驾驶座上拿起两袋饼干递过去,“这是给你们的,垫垫肚子。”
老汉接过饼干,双手有些颤抖,激动地说:“多谢!多谢!之前鬼子在村里搜刮,粮食都被抢光了,我们好几天没正经吃东西了。” 旁边的几个村民也围了过来,眼里泛起了泪光。
赵乾心里一酸,走到车后借着车厢的遮挡,拿出十几袋粮食放在地上。
“这些粮食你们快点收着藏好,鬼子的日子长不了,好好活着。”
告别村民,赵乾继续赶路。一路上这样的场景不断出现,现在路边执勤的鬼子已经全部撤回县城,以保障县城鬼子抽调后的防卫兵力空缺。
随着太原城的再次被袭,鬼子华北方面军只能暂停扫荡行动,将兵力调往三城驻防。各地抗日武装紧抓机会对临近鬼子据点及小县城发动反攻。导致临近根据地的据点和道路执勤都改为伪军执行。
没走多远,就看到前方路上放着一排拒马桩,几个伪军正围着一个年轻小伙,手里的枪指着他的脑袋。
“小子!说!是不是八路军的探子?” 一个伪军凶神恶煞地吼道,枪托还时不时往小伙身上砸。
小伙咬着牙,倔强地说:“我不是!你们这群汉奸,总有一天会被清算的!”
赵乾眼神一冷,悄悄停下车,快速取出手枪。对着几个伪军就是几枪,“砰!砰!” 枪声在空旷的土路上炸开,几个伪军应声倒地。拒马旁的两个伪军刚反应过来,手里的枪还未抬起,又是两枪,两个伪军踉跄着摔倒在地。
“小哥,谢谢你!” 小伙连忙爬起来,对着赵乾感激地说道。
“没事吧?赶紧离开这里,路上不安全。” 赵乾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伙点点头,“小哥,谢谢了。待我回家安排好老娘,再报你的恩情”说完就捡起掉在路边的药包快步离去。
回到车上的赵乾,看着副驾驶座上被枪声惊醒缩成一团的小丫头。
连忙出声安慰道“丫头,别怕坏人已经没了。我们马上就要到安全的地方了。”
听到赵乾的声音,小丫头慢慢将头探出被子,看到没事的赵乾。郑书昀的小身子还在微微发颤,睫毛上挂着没掉的泪珠,见赵乾坐回驾驶座。
她攥着衣角往他身边挪了挪,小声问:“叔叔,刚才的坏人…… 真的都没了吗?”
赵乾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指腹蹭过她头发里没拍干净的灰絮,声音放得柔:“没了,都被叔叔收拾了,以后没人能欺负你了。” 说着,他从身后取出个搪瓷缸,从水壶中倒了点温水递过去,“喝点水,你旁边有饼干自己拿着吃。”
丫头双手捧着缸子,小口小口地喝着,眼睛却盯着窗外 —— 土路两旁的庄稼地大多荒着,只有几株枯黄的玉米秆歪在地里,远处的山坳里能看见几间塌了半边的土坯房,跟她记忆里太原家里的青砖瓦房完全不一样。她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叔叔,我们去的地方…… 有红薯吗?我之前在地窖里,就是吃红薯活下来的。”
赵乾愣了愣,随即笑了:“有,不仅有红薯,还有热粥、白面馒头,等咱们到了,让你吃个饱。”
丫头的眼睛亮了亮,把搪瓷缸递回来时,小手已经不抖了。赵乾发动卡车,车轮重新碾过碎石路,往赵家峪的方向赶。
临近根据地,汽车的引擎盖上多了几个弹孔,这是路边的暗哨警告射击的结果。要不是看到赵乾不像鬼子,瞄着的应该就是赵乾的脑袋了。
“MD,早知道就不该用鬼子的卡车,差点吃了自己人的花生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