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歌曲的信息,开始显现。
《谪仙》
作词:宋御
作曲:宋御
演唱:宋御
宋御俊美的脸上,挂着一抹微笑。
他要选的这首歌,正是被誉为古风歌曲教科书的《谪仙》。
这首网络播放量超二十亿次,近百翻唱版本的古风神作。
词曲质量很高,宋御又对其做了更高水准的编曲。
他这一场演唱,其实更多的是准备丰富和加深人设。
随着宋御的地位和魅力的提高,风流才子这个人设,已经需要升级一下。
像汉朝的东方朔、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这些极有才华的文人,都被称为过“谪仙”。
当然,这里面属饮中八仙的李太白,最为出名。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逍遥天地,云游四海、饮酒赋诗、对酒当歌的“仙人”。
而在这个时代,这两个字记得的人不多,却偏偏很适合宋御。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当然,这不是让大众给宋御换一个新的称号,仅仅只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个印记。
这就像为什么前世许多女歌手很钟情演唱《天后》这首歌。
因为一旦你唱了,在大众眼里,你就和天后有了联系。
本质是用最低成本获取与行业顶尖人士,产生纠缠的机会。
歌曲是船,天后的身份是海,演唱者仅需要表演登船的动作,就能让公众相信,她有能力驶向那片大海。
这种关联无需实际的成就支撑,仅靠符号嫁接,再加上大众联想,就能在无数人认知中完成身份的初步绑定。
但是宋御不同,他的才华,有三层楼这么高。
所以,他只需要稍稍引导,一首诗词、一首歌。
这文化符号,便能打上他的印记。
并且这称号,以后也会随着他一起熠熠生辉。
谪仙???
看到这个歌名,以及这充满古香古色的编曲,还有一袭白衣,月下独酌的宋御。
无数观众心头,顿时浮现出一幅充满着诗意的画卷。
玉笛的空灵之声和古筝的前奏相和,台侧的干冰腾起的白雾,顺着宋御的衣摆,漫过脚踝,恍若置身云气之中。
在这美的令人窒息的一幕中,宋御张口,轻声唱道:
“仙歌音玉笛灵”
“酒盏玉露清”
“剑舞轻”
“潇洒过白袍影”
“新殿又细雕流金”
“声声箜篌鸣”
“一笔浓墨留诗狂情”
宋御歌唱的气息很轻,气若游丝、弱而不断,仿佛是在浅酌低唱一般。
但落在听众的耳中,却又无比的清晰。
就像来自心底的声音,不断地在耳中、脑中一遍遍的盘旋着。
平仄、韵脚,每一个字都是一种享受。
歌、酒、新殿、流金、箜篌,这些简单的意象,简单勾勒几笔,脑中不自觉便有了不少画面。
“玉袍长剑堪风流”
“山川不念旧”
“赋诗为狂也无有愁”
宋御的声音微微提起。
这一句,声音中带着冷冽,就像一壶清酒入喉。
听的不少观众,骨头都酥了一半。
不少人屏着呼吸,期待着副歌部分的来临。
只见宋御从案前,站起身来,水袖如流云翻卷。
冠玉般精致的五官微抬,声线陡然拔高五度。
原本的气声,一瞬间居然切换到了戏腔:
“称谪仙瑶宫难留”
“去凡间红楼斗酒”
“多情眸”
“落墨诗卷又几斗”
“斟世间最烈的酒”
“卧长安巍巍高楼”
“看尽天下何人可似他无忧”
观众目瞪口呆,头皮发麻,鸡皮疙瘩暴起。
这神来一笔的戏腔,一瞬间调动了不少观众的情绪。
潇洒脱尘的歌词加上宋御细腻的演绎,一瞬间众人仿佛真的看到了巍巍大唐,也真的看到了清新脱俗、游戏人间的谪仙。
他从云霓坠入尘寰,携瑶宫之清辉,却恋人间之烟火。
红楼斗酒泼墨成河,长安楼头卧看云起。
既有仙格的清逸,又有凡俗的热烈。
让人不得不仰望,只能叹道:“看尽天下何人可似他无忧。”
为何无忧?
因为卧在高楼之上,一双多情眸,看到的是功名之重、别离之苦、求而不得的惆怅。
不是不懂愁,而是懂愁不值得,不是没有牵挂,而是牵挂成了诗里的墨,而非心上的锁。
于是一壶烈酒,举杯浇愁。
醉时斗酒,醒时挥毫,天地之间,只有清风明月我。
间奏声中,台下观众席此起彼伏的掌声,响彻云霄。
此时的宋御粉丝体量,已经大的惊人,将近大半个场馆的灯牌,一同举起。
粉丝的眼中,带着满满的光亮,紧盯着台上那道耀眼的身影。
“原来这首歌唱的是李白啊?听到长安我才反应过来。”
“这个戏腔是怎么融合到古风歌里的呀,绝了,听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