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非遗传承困境,一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乡村突围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林家村的非遗工坊外就围满了人。扎染艺人周阿婆正坐在竹编的矮凳上,手里攥着一团靛蓝色的棉布,指尖在布面上灵活游走,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就在布上晕染开来。围观的孩子们踮着脚尖,眼睛瞪得溜圆,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林悦站在人群外,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嘴角却藏着一丝忧虑。非遗工坊是她上个月刚牵头成立的,专门邀请村里的老手艺人入驻,既能让扎染、竹编、木雕这些传统手艺活下来,又能为民宿游客提供体验项目,可运营还不到一个月,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了。
“林总,您来得正好!周阿婆的扎染布卖得特别好,昨天省城来的客人一下子订了二十块,可阿婆年纪大了,一天最多只能染三块,订单都快堆成山了。”负责工坊运营的小陈拿着一本订单簿,急匆匆地跑过来,额头上还沾着靛蓝的染料。
林悦接过订单簿,翻了几页,眉头皱得更紧了。订单确实不少,可除了扎染,竹编和木雕的订单寥寥无几。她抬头看向工坊另一侧——竹编艺人刘大爷正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几根竹篾,却半天没编出一个花样,面前的竹筐里,只有几个粗糙的竹篮孤零零地放着。
“刘大爷,您怎么不编了?是身体不舒服吗?”林悦走过去,轻声问道。
刘大爷叹了口气,把竹篾放在筐里:“不是不舒服,是编了也没人要啊。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买塑料筐,又轻又便宜,谁还会要我这竹编的?昨天有个客人问我,这竹篮能不能装洗衣机里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林悦心里一沉。她知道,刘大爷的竹编手艺是祖传的,编出来的竹篮又结实又好看,可在现代生活用品的冲击下,这些传统手工艺品确实越来越难被年轻人接受。她刚想安慰刘大爷,就听见工坊门口传来一阵争吵声。
“我不管,这扎染布我昨天就订了,今天必须给我!要是耽误了我女儿的婚礼,你们赔得起吗?”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正扯着小陈的胳膊,语气激动。他是昨天来民宿的客人,订了一块扎染布当女儿的婚礼伴手礼,可按照周阿婆的进度,至少还得等一个星期才能完工。
“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扎染是手工活,需要时间晾晒和固色,急不得。”小陈急得满脸通红,“您要是着急,我们可以给您推荐其他的手工艺品,比如木雕的摆件,也很适合当伴手礼。”
“木雕?我女儿的婚礼,送个木头疙瘩像话吗?”男人甩开小陈的手,声音更大了,“我不管,今天必须给我,不然我就去网上投诉你们,说你们欺诈消费者!”
林悦赶紧走过去,先给男人递了一瓶水:“先生,您别生气,先喝口水冷静一下。您订的扎染布,我们确实没办法今天给您,不过我们可以给您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让周阿婆先把半成品的布交给您,您带回去后,我们再派专人把染色好的布寄给您,邮费我们承担,另外再送您一份竹编的小篮子,算是我们的补偿,您看行吗?”
男人愣了一下,看着林悦诚恳的眼神,语气缓和了些:“真的能寄过来?不会耽误我女儿的婚礼吧?”
“您放心,我们今天就安排周阿婆加快进度,后天就能染色完成,然后用最快的快递寄给您,保证不会耽误您女儿的婚礼。”林悦笑着说,“而且我们的扎染布都是用天然染料染的,对身体没有伤害,您女儿用着也放心。”
男人点点头,接过水:“那行,就按你说的办。要是耽误了,我可还得找你们。”
等男人走后,小陈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林总,还是您有办法。要是真被投诉了,咱们工坊的名声就坏了。”
“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策。”林悦看着订单簿,“咱们得想办法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老手艺人产能不足,二是传统手工艺品跟不上年轻人的需求。不然,非遗工坊早晚得黄。”
这时,林晓艺骑着电动车赶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设计稿:“妈,我跟设计院的同事商量了,想给传统手工艺品做些改良。你看,这是我们设计的竹编手机壳,把竹编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应该能吸引年轻人。还有这个扎染的围巾,我们加了一些时尚的图案,比传统的花纹更符合现在的审美。”
林悦接过设计稿,眼前一亮。设计稿上的竹编手机壳,不仅保留了竹编的纹理,还在边缘加了一圈硅胶防护,既美观又实用;扎染围巾的图案,把传统的花鸟纹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色彩也更鲜艳明快。“这个想法好!”林悦激动地说,“咱们赶紧找刘大爷和周阿婆,看看能不能按照设计稿做出来。”
三人一起找到刘大爷,把竹编手机壳的设计稿递给她。刘大爷接过设计稿,仔细看了看,又拿起竹篾比划了几下:“这个设计倒是新颖,可竹编手机壳需要编得很精细,我这老眼昏花的,怕是编不好。而且这硅胶防护圈,怎么跟竹编结合起来,我也不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