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老厂旧址的新秘密
林悦的手指在泛黄的图纸上轻轻滑动,指腹碾过纸张边缘因岁月侵蚀而翘起的毛边。窗外的蝉鸣正盛,1995年的夏风裹挟着工厂区特有的机油味和远处麦田的清香,从半开的窗棂钻进来,吹动了她鬓边的碎发。
“这处承重墙的标号不对。”她忽然抬头,目光落在图纸右下角的标注上,眉头微蹙,“1988年扩建时的记录明明是C30,怎么这里写成C25了?”
苏然正弯腰查看墙角堆放的旧档案盒,闻言直起身,衬衫后背已被汗水洇出深色的印子。他接过林悦递来的图纸,指尖在标注处摩挲片刻,随即转身从最底层的铁柜里翻出一本红色封皮的记录本——那是当年负责扩建工程的老工程师留下的施工日志,封皮上的烫金字体早已斑驳,却依旧能看清“向阳食品厂扩建工程”几个字。
“你看这里。”苏然指着日志里夹着的一张泛黄便签,上面是用蓝黑墨水写的字迹,笔画遒劲却带着几分仓促,“‘7月15日,暴雨冲毁部分建材,临时调用C25水泥顶替,待雨停后返工’——后面没写返工记录。”
林悦的心猛地一沉。向阳食品厂是她事业起步的根基,如今厂区西侧要规划成新的仓储物流中心,老厂旧址的翻新工程迫在眉睫。可这处被遗漏的“临时顶替”,若是真没返工,那整面承重墙的承重能力恐怕要打折扣,后续一旦堆放重型设备,后果不堪设想。
“得找老周过来看看。”林悦当机立断,抓起桌上的固定电话。老周是跟着她从食品厂初创期就留下的老工人,如今已是工程队的负责人,对老厂的每一寸墙体都熟悉得像自己的手掌。
电话接通的瞬间,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哗声,夹杂着玻璃破碎的脆响。林悦和苏然对视一眼,同时快步下楼。
工厂大院里,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工人正围着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男人争执,地上散落着几块碎玻璃,旁边倒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车筐里的搪瓷缸滚到了墙角,里面的茶水洒了一地。
“你凭什么不让我们拆这面墙?这是林总亲自批的工程!”一个高个子工人撸着袖子,语气激动。
被围在中间的男人却丝毫不慌,他弯腰捡起地上的搪瓷缸,轻轻擦去上面的灰尘,抬头时,林悦才看清他的脸——鬓角已有些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旧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工程师陈建业。
“小陈?你怎么来了?”苏然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意外。陈建业是当年负责食品厂建厂的工程师,后来因为妻子重病,提前办理了退休,回了南方老家,算下来已有十年没联系了。
陈建业看到林悦和苏然,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他把搪瓷缸递给身边的工人,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我从老家回来办事,路过这儿,看到你们在拆西墙,就过来看看。这面墙不能拆。”
“为什么不能拆?”高个子工人依旧不服气,“图纸上明明标着是非承重墙,拆了才能扩建仓储间。”
陈建业走到西墙前,伸出手轻轻敲了敲墙面,发出的声音比其他墙体更为沉闷。他转过身,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图纸,展开后递给林悦:“这是当年建厂时的原始图纸,你们现在用的扩建图纸,少标了一条承重梁。这面墙里藏着一根暗梁,是支撑整个老厂房屋顶的关键,拆了它,屋顶随时可能塌。”
林悦接过图纸,手指抚过上面清晰的线条,心脏不由得一紧。原始图纸上,西墙内侧确实有一条红色标注的暗梁,而她之前看到的扩建图纸上,这根暗梁被完全抹去了。是谁动了手脚?
“这图纸是从哪儿来的?”苏然的脸色沉了下来。扩建工程的图纸是委托市里的设计院做的,对接人是新招聘的项目负责人李伟。
“我去叫李伟过来。”老周这时也赶到了,见状立刻转身要去办公室。
“不用了。”陈建业突然开口,他从帆布包里又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昨天我在设计院门口碰到了李伟,听到他跟一个姓王的男人打电话,说‘已经把暗梁的标注改了,保证没人能发现’。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今天特意绕过来看看。”
林悦的指尖微微发凉。姓王的男人——她立刻想到了最近一直在和自己抢物流园项目的竞争对手王海涛。王海涛的公司就在隔壁镇,之前几次竞标都败给了她的物流中心,难道这次是想故意破坏工程,让她延误工期?
“先把工人都撤下来,暂停拆墙工程。”林悦当机立断,“老周,你带几个人去检查一下其他墙体,对照原始图纸,一一核实。苏然,你去查一下李伟的背景,还有他和王海涛的关系。”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次是仓储部打来的,说刚从外地运过来的一批进口设备,在卸车时发现设备外壳有多处损坏,像是被人故意砸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