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故友重逢
三月的青山村,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村西的水泥路两旁,成片的桃树苗缀满了粉白的花朵,风一吹,花瓣像雪片似的飘落,铺成一条粉色的花径。林悦踩着花瓣往前走,鼻尖萦绕着清甜的花香,心里却还惦记着昨天指纹比对的结果——市局那边刚传来消息,蔬菜包装上的指纹,确实和邻村赵老四的指纹完全吻合。
苏然已经带着民警去找赵老四核实情况,按说她该留在合作社等消息,可刚才王大叔匆匆跑来,说村口来了个“大人物”,指名要见她,语气里满是神秘。林悦心里纳闷,这时候会是谁来?
刚走到村口的石牌坊下,就见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路边,车旁站着一个穿着米白色风衣的女人,头发挽成优雅的发髻,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皮质手提包,正抬头看着牌坊上“青山新村”四个字,眼神里满是感慨。
女人听到脚步声,缓缓转过身。看清那张脸的瞬间,林悦的脚步猛地顿住,手里的文件夹“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那是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眉眼间还带着当年的轮廓,只是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成熟优雅,可那双眼睛,林悦这辈子都忘不了。
“林悦?真的是你!”女人快步走过来,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伸手想要触碰林悦的肩膀,又有些犹豫。
林悦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直到女人再次开口,她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周敏?你怎么会在这里?”
眼前的女人,正是周敏——林悦穿越到八零年代后,在镇上中学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也是她当年在黑市卖粮食时,唯一敢跟她搭话的人。后来周敏随父母搬去了南方,两人断了联系,一晃竟然过去了三十多年。
“我来出差,顺便来看看你。”周敏笑了笑,眼角泛起细纹,“去年在财经杂志上看到你的报道,说你在老家搞乡村建设,还建了食品厂,我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没想到这次真的有机会。”
林悦捡起地上的文件夹,指尖还在微微颤抖。她看着周敏,记忆瞬间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年她刚穿越过来,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镇上中学里格格不入,是周敏主动跟她说话,把自己的馒头分她一半;后来她去黑市卖粮食,被人刁难,是周敏假装路过,帮她解了围;周敏搬走的前一天,还偷偷塞给她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林悦,你一定要好好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再见面”。
“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林悦定了定神,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周敏挽住她的胳膊,笑着说:“挺好的,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开了家外贸公司,也算站稳了脚跟。倒是你,真是越来越厉害了,不仅把食品厂做得这么大,还把家乡建设得这么美,我刚才一路走来,都快认不出这里了。”
两人并肩往村里走,踩着满地的桃花瓣,像是走在梦里。林悦指着路边的房子,笑着说:“这些房子都是去年刚翻新的,以前都是土坯房,下雨天漏雨,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前面那个广场,以前是个涝池,夏天臭烘烘的,现在改成了景观塘,还能养鱼、种荷花。”
周敏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眼里满是惊叹:“变化太大了!我还记得以前来你家,要走好久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都是水泥路,还有路灯,比城里的小区还舒服。”
说话间,就到了村东的文化活动中心。里面传来阵阵笑声,林悦推开门,就见几位老人在下棋,几个孩子在打乒乓球,墙上挂着村民们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角落里还摆着一架钢琴,一个小姑娘正坐在钢琴前弹奏《茉莉花》,旋律悠扬动听。
“这是咱们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去年刚建成的。”林悦介绍道,“里面有图书馆、健身室、音乐室,村民们没事的时候就来这里活动,孩子们放学后也来这里写作业、学特长。”
周敏走到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书,翻了几页,感慨道:“真没想到,青山村现在这么重视文化教育。我还记得以前村里只有一所破旧的小学,只有两个老师,孩子们上课都在漏雨的教室里,现在竟然有这么好的条件。”
“是啊,”林悦点点头,语气里满是欣慰,“去年我出资建了新的希望小学,还请了城里的老师来支教,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文化课,还能学音乐、美术、英语,跟城里的孩子一样。”
正说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外面走进来——是苏然。他刚带着民警从邻村回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看到林悦身边的周敏时,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笑容:“这位是?”
“苏然,这是我中学时的好朋友周敏,刚从深圳回来。”林悦介绍道,又对周敏说,“这是苏然,我先生。”
“你好,我是苏然。”苏然主动伸出手,语气温和。周敏握住他的手,笑着说:“你好,我经常听林悦提起你,说你当年帮了她很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