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1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

洪武十年(4074年)六月初一丁未日,皇帝命令延安侯唐胜宗召集士兵修筑颍上城,城墙周长三里一百二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墙基宽二丈八尺,顶部宽一丈五尺。不久被召回。

辛亥日,夜里,有一颗又红又亮的大星,从天纪星座流到天市星座西墙,消失不见。

癸丑日,(皇帝)命令江夏侯周德兴前往济宁,宜春侯黄彬前往沂州处理军中事务。

乙卯日,吏部奏请制定各道按察司以及各府首领官的任职资格。按察司的经历,是正七品官,知事,是正八品官,照磨,是从八品官。各府设置经历这一官职,品级为从七品;知事这一官职,品级为从八品;照磨这一官职,品级为正九品。京畿都漕运司的经历、知事,品级与各府相同。龙江递运所的大使,品级为正九品,副使为从九品。各个盐场的百夫长,由布政司任命。又规定六部各科设置都吏一人,任职九年,从七品出身。行省、府、御史台、六部的掾史、令史也任职九年,依照已定的资格授予出身。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丙辰日,有个泥瓦匠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京城,因为工作劳累而病死了。绳顽司把这件事上报,皇上怜悯他,命令赐给他棺材,给他路上的费用,送他回乡。

丁巳日,皇帝对中书省大臣说:‘政治清明的朝代,视听能通向朝廷之外;政治昏暗的朝代,视听被朝廷内部所蒙蔽。’对外沟通顺畅,下面就不会有阻塞;内部被蒙蔽,上面就如同聋子和瞎子一样。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实际上和这个(因素)有关。我常常担心下面的情况不能传达到上面,也无从知道政策的得与失,所以拓宽进言的途径来求取正直的言论。对于进言的人,我都虚心接受。还担心低微卑贱的人有话敢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关系疏远的士人,有话想说却担心不被信任。像这样的话,那么所知道的就很有限,所听到的就不广博。命令天下臣民,凡是议论政事的,都要将奏折密封好直接送到朕的面前。

庚申日。册封宋国公冯胜的女儿为吴王朱橚的王妃。革除磨勘司。把巩昌府的阶县、文县合并为阶州,把徽州和两当县合并为徽县。撤销顺德府广宗县,把它的土地分别划归平乡县、巨鹿县。

辛酉日,任命刑部郎中商暠为太仆寺卿。

壬戌日,征西将军邓愈派使者前来报捷。皇上派遣使者召邓愈班师回朝。

癸亥日,将香泉牧监下属的高丽群改隶属于**牧监。

丙寅日,命令群臣:从今往后,大大小小的政事,都要先禀告皇太子处理安排,然后再奏报给皇帝知道。皇上对皇太子说:“君主治理天下,每天都有无数的事务要处理,一件事处理得好,天下百姓都能从中受益;一件事处理得不好,天下百姓都要遭受祸患。从古至今,只有创立帝业的君主,经历诸多辛劳勤苦之事,通晓人情世故,遍知事物的道理,所以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很少有不妥当之处。守业的君主,生长在富贵的环境中,如果不是平时就见识广博、通达事理,处理政务时很少有不出差错的。所以我特意命令你每天接见群臣,听取并决断各部门陈述的事情,来熟悉练习国家政事。只有仁厚才不会失于急躁粗暴,只有贤明才不会被奸邪谄媚之人迷惑,只有勤勉才不会沉溺于安逸之中,只有果断才不会被条文法规所牵制。所有这些都用一颗心来作为权衡度量(的标准)。如果没有权衡和法度,就没有不出现失误的。现在有人指着石头说是玉,应当分辨说:‘这真的是玉吗?’真的是石头吗?知道它不是玉,而是石头。像这样,就确实没有谁敢欺骗我了。如果相信他们的话而把它当作玉,那么自己的是非之心就会不明,失去了判断玉石的标准。即使一个人有聪明敏锐的天资,如果没有经历过事情的锻炼,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图去做,也难免会有失误,到了知道后悔并加以改正的时候,也已经太晚了。自从我拥有天下以来,从来没有空闲安逸过,对于各种事务,唯恐有丝毫的失误,辜负了上天托付给我的责任。顶着星星就上朝,半夜才就寝,每天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睡觉也不安稳。这是你所亲眼看到的啊。你能体会并去实行,那就是天下的福分,我就没有忧虑了。”

任命两淮都转运盐使潘德为太仆寺少卿。永平府的滦河、漆河两条河流突然爆发洪水,淹没了百姓的房屋。赏赐凤阳等地的卫军士卒每人一石米。

丁卯日,命令平凉侯费聚前往陈州处理军务。把汉中府的褒城县并入南郑县,沔县并入略阳县,洋县并入西乡县,汉阴县并入石泉县,平利县并入金州。

壬申日。任命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徐本、都督府断事官宫敬为大都督府掌判官。

癸酉日,在开封府鄢陵县彭祖店、双泊河设立两个巡检司。

甲戌日,潞州长子县税课局大使康有孚向朝廷上奏了三件事:第一,学校是教化风气的源头,战争爆发以来,学校因此荒废了。现在圣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还没有恢复旧制,乐器散失,致使新入学的学生,还没有听说过礼乐的节奏。应当命令儒臣考察礼仪条文,颁布于天下有关部门,立即为之置办准备乐器,让学生练习,这样或许一代的礼仪音乐明确完备,而后进的士人能够修养他们的品德性情。第二点是褒奖忠臣良将,足以激励后世,使风俗更加淳厚。应该寻访元朝末年的忠节之士、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对他们进行表彰,同时抚恤他们的后人。再去寻求名臣大贤的子孙,如果确实有才识,就量才录用,以此表示崇尚贤者的心意。第三点是文治武功并用,这是长久之道。现在的武官,所担心的是不了解古今,应该在儒官当中挑选年富力强、博古通今的人,每个卫所任用两人,授予参佐的职位,让他们辅佐谋划军事,空闲时讲解兵法,诵读经史,时间久了就熟练了,文武双全的人才就会纷纷出现了。奏疏呈上去以后,皇上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