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华坦然一笑,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与些许桀骜:“副总司令,年轻气盛嘛!不多打鬼子,不打出个样子来,怎么对得起咱们身后的老百姓?怎么对得起牺牲的战友?”
他接过话题,开始正式汇报:“副总司令,聂司令员,太原卫戍部队整编工作已全部结束,今天特来交割。我二纵主力及日本同盟军,将于明日开始北上,计划于一月二十八日,兵分三路,左路攻朔县,中路取应县,右路克灵丘,拉开光复晋北的序幕!”
说着,他将两份厚厚的《太原卫戍部队整编报告》分别递给副总司令和聂司令员。两人接过报告,仔细翻阅起来。报告上清晰地列出了卫戍部队的最终构成:下辖六个警卫旅,每旅六千一百三十五人,共计三万六千八百一十人;十二个警卫团,每团一千四百人,共计一万六千八百人;一个榴弹炮旅,两千一百人,装备四十八门105mm/122mm/155mm榴弹炮;一个摩托化步兵旅,五千四百九十人,装备五十四辆九五式坦克及相关车辆火炮。
聂司令员看着报告,手指点在警卫团的装备栏上,惊叹道:“一个团一千四百人,装备九十六挺轻机枪、七十二具掷弹筒、二十四挺重机枪,外加三十门各型火炮……老总你看,这火力密度,简直富得流油!我看,咱们一个警卫团的战斗力,绝对能媲美甚至超过阎老西或者老蒋的一个普通步兵旅了!”
副总司令的目光则停留在摩步旅和炮旅的数据上,眉头微蹙,既是欣喜也带着一丝忧虑:“四十八门重炮,五十四辆坦克……虽然坦克是轻型的,但这配置,戍卫部队的装备水平,已经全面碾压当前战场上的日军甲种师团和**任何一支精锐了。只用来守城……是不是太浪费了些?”
宋兴华早有准备,解释道:“现在部队只是搭起了架子,人员,尤其是技术兵种,熟练度还远远不够。形成有效战斗力,至少还需要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现在拉出去野战,恐怕会吃亏。”
副总司令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说法,随即又想起一事,带着点调侃问道:“对了,你之前说是借调干部帮你整编,我还担心你人手不够。可现在我算了算,你这整编完,怎么兵力反而比原计划多出来不少?”
宋兴华也笑了:“副总司令,您这可不能怪我。您和聂帅说支援我六万游击队战士,结果实际到了六万八千多人,差一点就七万了!这还不算,咱们八路军在太原及其周边地区声望高啊,我又趁机招募了八千多热血青年参军。这么一来二去,兵力自然就比最初预想的要多一些。”
提到当前形势,副总司令的神色严肃起来:“兴华,有个情况要跟你说一下。最近晋西南地区,摩擦事件频频发生,阎锡山的晋绥军各部不断挑衅我129师部队,小规模的冲突这十几天里已经发生了十几次!阎老西更是发动舆论,逼我们交出太原,甚至要求我们退出山西。与此同时,中条山地区的中央军也开始向博爱、济源我方根据地压迫,牵制了120师大量兵力。陕西的胡宗南部也有异动……形势不容乐观啊。”
他看向宋兴华,目光中带着期望:“你之前说过,有办法向延安那边提供物资支援。总部经过研究,同意你与延安及各边区警备团建立直接联系,所需的物资清单,稍后会派人送给你。”
宋兴华神色一正,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请副总司令放心!物资问题,我来解决。很快就会有第一批物资送达延安。”
“好!”副总司令拍了拍他的肩膀,“晋北地区,我们原有的群众基础相对薄弱,野战后勤补给线拉长后,压力会很大。这方面,恐怕要多依靠你的个人能力了。”
“副总司令放心!”宋兴华斩钉截铁,“粮食、弹药、药品,绝不会让前线战士们短缺!绝不会让战士们饿着肚子、空着手去打鬼子!”
“还有什么需要总部协调和支持的?”聂帅问道。
宋兴华略一思索,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航校那边,第一批速成学员应该已经全部毕业了。请总部立刻通知航校,准备到阳明堡机场接收一百二十架轰炸机!我建议,以此为基础,组建四个轰炸机大队。其中两个大队配属给我二纵,支援晋北作战。另外两个大队,部署在能威慑晋绥军和中央军的方向,配合地面部队,遏制他们的摩擦企图!”
一百二十架轰炸机!这个数字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副总司令和聂司令员也为之动容。副总司令沉吟片刻,权衡利弊,最终重重一点头:“可以!就按你说的办!我会立即安排。”
他望着宋兴华,语气变得格外郑重,甚至带着一丝歉意:“兴华同志,你的付出和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你这次拿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唉,眼下真的是赏无可赏,升无可升了。这个世界,毕竟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运转的,我们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和同志们的情绪……希望你能理解。你的功劳,我们先给你记着,等抗战胜利了,再一并嘉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